中國北京街頭景象。美聯社
中國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鎖國三年,許多旅居海外的中國人近來才終於得以返鄉探親,卻發現中國出現明顯轉變。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數名有親身體驗的中國人,他們紛紛表示感受強烈,有人覺得「社會上戾氣變重」,有人覺得空氣惡化,共同的感受是經濟情況不佳。
來自河北廊坊、年近三十歲的青年劉海洋目前生活在加拿大;去年11月到今年1月曾返鄉生活了三個多月,此前已三年多未回中國。
他表示,這次回國之旅最大的印象是「蕭條」。他返國時中國仍處於疫情封鎖期間,隔離期結束後,他上街去只覺得一片蕭條,2022年12月初全面解封後,經濟也沒有馬上恢復。
他去了北京旅遊,卻覺得「北京最繁華的地方王府井、三里屯這種地方,都是非常蕭條,沒有什麼人」,「感覺很諷刺的是,沒有什麼人出來購物逛街。但反而在街上,還能看到很多已經棄置不用的、廢舊的核酸檢測小亭子」。
從外賣員身上明顯感受戾氣變重他表示,這趟回中國和他的印象差異很大,特別感到中國社會的戾氣很重。讓他有明顯感受的是外賣員的態度。他表示,新冠疫情之前中國的外賣員都非常和氣,現在則有很大不同,有些外賣員送到之後,打電話用粗暴語氣說「出來,來拿,外賣來了,快點出來!」
他說這些外賣員感覺很生氣,「戾氣很重」,「我也不敢得罪他們,我感覺跟他們一吵,他們就要把刀拿出來把我捅了,非常可怕」。
劉海洋說,這次時隔三年的回國之旅,讓他下定了以後留在加拿大發展的決心。他表示,這三年在網路上看到中國封城嚴格等種種問題,「總覺得疫情過後中國經濟就恢復了,各方面就好了」。但是親眼看到中國現狀時,「才覺得中國經濟情況並不好,找工作很難,社會上整體戾氣很重,感覺不是很舒服,不是我以前記憶中的樣子。所以我覺得還是不在中國發展,在海外發展了」。
在南非從事礦業、今年四十多歲的北京人謝凡飛,在今年3到4月返回中國住了5週。當時中國已解封,他沒有經歷隔離,但在地鐵、公車、飛機等公共運輸工具上被要求戴口罩。
此前謝凡飛已7年沒有回中國,這次回國他最不適應的一點是空氣污染:「我現在回去都適應不了了,空氣我吸著都難受,兩禮拜病一次……環境不好、人又多。」
空污變嚴重 就業壓力大回國5週期間,謝凡飛得了兩次流感。狹窄的居住空間也讓他不適應:「我回去住在我爸的老房子裡去,怎麼我都難受,太小。上廁所都能磕(碰撞)著,洗個澡也難受,水流小、空間少。」
這一次回國之旅,也讓他決心不考慮日後回中國長住了,主因是「就業壓力比較大,經濟也不是很好」,他認為在海外「經濟上還算是有收益的,比國內強」,未來他想去歐洲養老。
三十多歲來自廣東的梁小姐去年到美國加州留學,正準備在明年回國探親,但內心有所擔憂:「中國去年的封控讓人很害怕。回去的話,不知道政府會不會又搞一些事情,讓人沒法出來。」
她也為父母辦赴美觀光簽證,希望他們到美國看一看:「中國國內總是說美國很危險、很亂,他們就很擔心,覺得我留在美國很不安全。但是其實我在這裡的生活很平靜,和他們講他們也沒法打消擔心。所以眼見爲實,還是要他們過來看一看才行。」
至於未來是否回中國發展,對她而言仍是未知數,目前只想先在美國把書讀完。但她坦言,雖然還是有希望能回國的想法,但想辦法留在美國的念頭也在變強:「這裡自然環境好,人的工作強度也沒有那麼大,失業也不像現在中國國內那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