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烏克蘭頓內茨克地區,烏軍發射M777榴彈砲。路透社
美國大力軍援烏克蘭,一直被質疑會佔用到對抗中國的資源,《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24日刊載的一篇投書對此持反對意見,認為軍援烏克蘭,不僅讓中國看見俄羅斯碰得一鼻子灰,在實務層面上,也加強了美軍軍工業振興、加速援助盟友的效率,因此其實更有助於強化抵禦中國的能力。
這篇投書由非營利組織「亞歷山大.漢米爾頓協會」(Alexander Hamilton Society)執行長沈曼(Gabriel Scheinmann)撰寫的文章指出,軍援烏克蘭並未分散各界對太平洋安全和台灣國防的關注,反而使各國的注意力提高;中國盟友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表現奇差、烏克蘭用西方武器擊退俄軍,打擊到中國想強迫台灣統一的野心。
美國則在這場戰爭中測試了武器效力,例如發現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可以擊落俄羅斯極音速飛彈。對於20年來都在打反恐戰爭的美國來說,透過旁觀俄烏戰爭還能學到跨國戰爭的寶貴一課。
美國為了援助烏克蘭,軍武產業大大加速,推動美國軍隊現代化,與盟友都進行了40年來最大規模的國防建設。美國在不費一兵一卒的狀況下,獲得了這些好處。軍援烏克蘭也從以下4個層面提高了抵抗中國的能力:
1. 美國與亞洲盟友大幅增加國防預算雖然美國總統拜登原本是打算在2022和2023財年縮減國防預算,但美國國會反而批准了更多國防支出,2022財年增加250億美元、2023財年增加了450億美元。另外還有軍援烏克蘭的440億美元額度,美軍將庫存舊武器移交烏克蘭,這筆額度就可以拿去幫自己添購新武器。
國會也終於把國防預算和非防務預算分開計算,並計入通膨,砍掉其他非必要支出。美國國會還明確表示,拜登政府2024財年國防預算僅規劃8860億美元是不夠的,必須再增加。
西方支援烏克蘭,使亞洲前線國家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以求自保。日本宣布5年內軍費提高一倍,2023年就先增長20%,採購美製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
台灣國防預算2019年起至今成長80%,其中三分之二是在俄軍侵烏後提高。知情人士稱,美方正與台灣共同從烏克蘭經驗中學習,台灣對自衛的思考模式也出現轉變。
美菲自2023年4月11至28日進行「肩並肩」聯合軍演,圖為13日美軍發射標槍(Javelin)肩射式防空飛彈照片。路透社
此外,南韓今年1月宣布未來5年內每年軍費開支增加約7%。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去年上任後的第一份國防預算編列就要求增加8%,預計至2028年前軍費平均每年成長逾6%。澳洲政府今年度的國防預算則增加了逾7%。
2. 推動美國軍事發展與現代化美國陸軍已決定將援烏資金用於採購7組海馬斯高機動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總價相當於往年的三分之一年度預算;海馬斯在烏克蘭戰場大顯身手,預計對台海衝突也會很有用處。
陸軍將1960年代的M113裝甲運兵車拿去支援烏克蘭,原本計畫2024年採購91輛多用途裝甲車(AMPV)來填補,現在可以增加到197輛。
海馬斯與導引多管火箭系統(GMLRS)的彈藥、標槍飛彈、刺針飛彈的產能預計未來2年內都能增加一倍左右;155公釐砲彈的產能則預計在4年內增加6倍。
這些長期採購可以海馬斯和導引多管火箭彈藥成本分別下降6%和11%,即使有5%的通貨膨脹率。簡而言之,軍援烏克蘭可以降低美軍採購成本、提高採購效率,加快打造一支規模更大、更現代化、更能適應戰場的軍隊。
3. 美軍軍工業抑制30年,軍援烏克蘭達成振興刺針飛彈、多管火箭彈藥、155公釐砲彈的產線都已重開,美國與歐洲防務公司正努力擴增產線。原本簽長期合約擴大產線,是為了補充軍援烏克蘭後留下的庫存空缺,不過,現在都已用在其他類型的武器,例如RIM-174標準長程飛彈、遠程反艦飛彈(LRASM)、聯合空對地遠距攻擊飛彈(JASSM)。
美國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遠程反艦飛彈、聯合空對地遠距攻擊飛彈開了第二條產線,預計2024年產量可以增加一倍。
2022年8月17日,台灣花蓮空軍基地準備裝載AGM-84魚叉反艦飛彈。路透社
美國國防部最近設立了「聯合產線升級室」( Joint Production Accelerator Cell),審查美國供應鏈限制、恢復軍工業製造能力,並定義「未確認合約行為」(Undefinitized Contract Action),這可以加速合約流程,讓國防部在合約條款和價格都定案前就先簽約。這套方法已經用於採購導引多管火箭系統和刺針飛彈。
以上這些都不是新概念,只是官僚體系造成了障礙,藉由援烏而掃清了這些問題。誠如美國國防部採辦人去年10月說「生產武器就是威懾」,若中國認為美國有能力打長期戰,就更有可能受到威懾而不採取進攻。
4. 拜登政府史無前例動用總統撥款權(PDA)援烏,適用援台美國國會1961年通過法案,使總統有權可從庫存裡提供軍事裝備給外國、或提供培訓。美國國會去年9月授權,政府可移交110億美元的武器給烏克蘭、翌年額度就增加到145億美元。
自俄烏開戰以來,拜登37次動用總統撥款權,讓國防部可以快速將庫存武器運給烏克蘭,不用排隊下採購單,這筆額度則拿去買新武器。文章指出,這也代表美國實際上以總統撥款權軍援烏克蘭的武器價值,
沒有官方公布得那麼高,因為要計入折舊率、及長期大量採購而壓低的成本,多數批評援助烏克蘭的人很容易忽略這件事。
美國國會正在批准更多補充美軍庫存的採購案,先前也批准總統撥款權每年可援助台灣10億美元武器,美國國防部隨後就宣布了首批5億美元援台武器。最一開始用來援助烏克蘭的工具,現在正用於台灣;文章稱,如果沒有烏克蘭人在美國國會推動的政治聯盟,台灣就不可能拿到美國總統撥款權援助。
文章指出,美國的行動速度仍不足以阻止中國進攻台灣,但援烏可加速達成這個目標,「軍援烏克蘭是二戰以來最有效的催化劑,美國終於開始更認真看待中國在軍事方面帶來的挑戰」。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執行長泰克萊特(Jim Taiclet)近期表示,「我們希望擺脫體制上的脆弱性。如果再次發生類似情況,希望只需要6個月就能擴充產能,而不是要花3年」。
文章總結,拜登的援烏政策,最終或許是一石二鳥。延宕援烏、援烏力道不足,都無益於打敗俄羅斯,也無法帶來足夠的援台能力。如果拜登政府和國會都不願加速擴大對台軍售規模、也不願將美國國防預算增加到冷戰時的水準,那持續加快、加大援烏,就是美國目前為維持亞洲和平穩定所能做的最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