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3日在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時鼓掌。路透社
中國近日屢屢傳出外國企業遭搜查,或外企員工遭問話甚至拘捕。北京當局7月1日還將實施修訂後的《反間諜法》,擴大間諜行為定義,更加深了外企的憂慮。《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當局對外企咄咄逼人,可能嚇跑外國投資者與外企,危及北京當局想達成的經濟增長目標。
《金融時報》26日報導,全球三大管理顧問公司之一貝恩諮詢(Bain & Co.)上海辦公室這兩週受到中國警方數次突擊檢查,電腦和手機被拿走,目前尚未拘捕任何員工。
在此之前,日本安斯泰來製藥(Astellas Pharma)一名日籍主管在北京被捕;美國盡職調查公司明茨集團(Mintz Group)北京辦事處的5名員工被捕;美國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也遭到網路安全審查。
中國人大常委會26日通過修訂的《反間諜法》,將適用範圍擴大到當局認定的外國威脅,允許檢查疑似從事間諜活動者的行李、設施和電子設備,更升高了外企在中國營運的風險。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年一直在遏制國內民營企業,在他進入第三個任期,美中競爭也更趨激烈之際,似乎還將焦點擴大到外企。
嚴控中國發展故事 限制蒐集影響觀感的資訊報導引述曾與中國相關部門打交道的企業高管說,中國想要更嚴格控制關於中國治理和發展的故事。審計公司、管理顧問機構、律師事務所等外國公司所蒐集的資訊可能影響外界對中國觀感,中方希望限制這些資訊。
然而,西方商界須仰賴可靠資訊和專業服務,評估在中國的經商風險。近日的事態發展讓他們深感憂慮。
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政策委員會主席羅斯(Lester Ross)表示,經商一定需要資訊,但如今存在一種風險,「人們將無法代表自己的公司蒐集足夠的資訊,因為擔心被貼上間諜標籤」。
有外企高管表示,他們擔心的是《反間諜法》修訂後,許多話題將成為與中國同行討論的禁區,包括台灣的地位、中國的人權紀錄、到半導體技術。
中國認為外資重要 但不能信任中國近日對外企的所作所為,也受到華府政治人物的注意。美國聯邦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27日發表聲明說,商界領袖「必須摘下華貴的蒙眼布,認識到最近中國警方對貝恩和Mintz等美國公司的突擊檢查不是單一事件,而是長期的倨傲傳統的一部分。」
熟悉中國政府想法的人士表示,北京當局近來對外企的作法,是因為領導層越來越相信,外國資本雖然對中國的經濟崛起很重要,不能完全賦予信任。去年10月美國對中國禁出晶片禁令後,更讓北京當局加深這種觀點;有中國官員認為,美光科技等企業是美國祭出禁令的幕後推手。
分析指出,習近平在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會議開幕時,已暗示未來五年中國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要大幅降低對外國市場和技術的依賴。今年三月中國人大會議期間,習近平還罕見地直接批評美國,指責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打壓中國。對抗西方制裁的能力,已成為他考核下屬政績的指標之一。
投資中國風險升高 外資重新考慮優先目標然而,部分中國官員已經在擔心外資會被嚇跑。知情人士指,在今年1月的達沃斯經濟論壇上,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劉鶴曾向貝萊德(BlackRock)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詢問防止外資撤離。
三月下旬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欽點的國務院新任總理李強則宣稱中國是「世界的和平穩定錨」,對中國的經濟復甦表示樂觀,試圖提升外資的信心。
報導引述中國官員表示,中國領導層普遍認為,大多數跨國公司承受不了無法在中國銷售和生產的代價。這些官員說,中國政府無意將外企趕出中國,也鼓勵它們擴大在中國生產,但這些公司應該更努力幫助推動中國的發展,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中國美國商會本月進行的
一項調查顯示,約27%的受訪者在做投資決定時會優先考慮中國以外的國家,較去年底同一調查的6%大幅增加。
外國基金管理機構也在重新考慮在中國的投資。美國德州教師退休基金去年將其中國股票配置減少了一半,佛羅里達州公務員基金也停止在中國新增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