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家陳文玲宣稱子女是「長週期的消費品」,年輕人不生孩子是不對的。取自微博
中國人口60年來首度萎縮,少子化趨勢難擋。中國經濟學家陳文玲公開表示,子女是可帶來長久回報的「耐用消費品」,「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再度引起熱議,相關話題在微博的閱讀量超過7億人次。中國網民譏嘲,是中國「人礦」的「礦產資源」在枯竭,專家忍不住向大家喊話了。
新浪財經報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週二(4/11)在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新浪財經之夜發表演說,宣稱依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貝克(Gary Stanley Becker)的行爲經濟學說,「子女也是消費品,子女是長週期的消費品,是可以給你帶來長久回報的耐用消費品」。
陳文玲說,所以「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你沒有長週期的耐用消費品,它的價值是超過你購買其他消費品的價值」。
陳文玲本週這番話讓許多網友不是滋味,紛紛嘲諷「不是生孩子,是生韭菜」、「是紅利、耗材和消費品,反正不是個『人』」、「是消費品還是消耗品啊」,「生娃是人的本能,不生娃是人的智能」。
還有人說:「如今的社會已經把年輕人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了吧,要房子買不起,要娛樂沒時間,養孩子那必然是養不起……專家的話實在傲慢!給年輕人這樣的日子又是對的嗎?」
資源分配不公、暴力防疫令年輕人心寒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據中國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中國過去6年出生率一直在下降,2022年中國人口減少85萬人,每1000人只有6.77名新生兒,也創下歷史最低點。中國自2016年解除一胎化政策,近年又推出各種二孩、三孩催生政策,卻效果不彰。
去年上海因新冠疫情封城期間,有檢測陰性的年輕夫婦拒絕被送往方艙醫院隔離,遭警察恐嚇會被處罰,「影響你的三代」,而年輕男子回答「我們是最後一代」,更令中國青年心有戚戚。
事實上,中國青年失業率始終維持在2成左右,今年6月又有1000多萬名大學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形同畢業即失業。
中國人口專業權威專家、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喬曉春今年二月接受《正觀新聞》專訪提到,目前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主要面臨幾個問題。如生育成本過高,住房壓力,就業失業壓力。
已自中國「潤」到台灣的李家寶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現在中國的環境不管是教育、醫療、金融甚至是養老,資源分配極度不公,像他這樣出生在山東等「高考(大學聯考)重災區」的年輕人,必須比戶籍在北京的人分數更高才能上清華、北大,凡是有點認知或想法的年輕人,絕不會希望他們的後代重蹈覆轍。
李家寶也說,中國疫情三年間的暴力清零政策,也讓年輕人看到了這個政府,極度官僚體制、草菅人命,「我想這是年輕人會對這些專家稱「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極度反感的主因之一」。
陳文玲是誰?根據公開資料,陳文玲是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中國國務院研究室司長、國務院第一屆醫改諮詢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商務部專家,中國流通G30論壇成員,中國文化產業30人論壇成員。
具備如此顯赫的資歷,陳文玲去年也曾發驚人之語。去年5月30日她在中國人民大學等機構主辦的中美論壇宣稱,在美國和西方像制裁俄羅斯一樣,對中國進行毀滅式制裁的情況下,一定要把台積電這本來屬於中國的企業搶到中國手裡,「台積電正加快向美國轉移,要在美國建立六個廠,我們絕對不能讓它轉移的目標全部實現」。她還表示要積極援助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