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阿勒坡戰役是烏克蘭與以色列 歐亞大戰爭的匯集點

2024-12-01 21:12 / 作者 陳家齊
敘利亞反政府勢力的旗幟和烏克蘭國旗並列高舉。翻攝X@zeb1152097
先是俄羅斯2022年對烏克蘭的全面突襲,再來是加薩哈瑪斯2023年對以色列的猛烈攻擊,然後是伊朗2024年史上首次和以色列直接交戰。這一連串的歐亞戰火在黎巴嫩達成停火協議後,突然又冒出新的高峰: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叛軍週五(11月29日)晚間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大城阿勒坡。

阿勒坡曾經是反阿塞德勢力的最大據點,敘利亞阿塞德政府在俄軍、伊朗革命衛隊、黎巴嫩真主黨民兵等多方外來勢力的強力支持下,歷經4年血戰才在2016年把阿勒坡拿下。如今,潰散的政府部隊幾個小時就把阿勒坡輸掉。

黎巴嫩停火協議創造的時機

這起事件,和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的時間點密切重合。美國前駐敘利亞大使、現於華府智庫中東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擔任研究員的福特(Robert Ford)說:「這些武裝分子已經準備好一段時間了,我猜土耳其先前一直壓下他們的行動。但現在,隨著黎巴嫩停火協議的達成,對阿勒坡的攻擊,看起來不再像是土耳其在與以色列的敵人作戰。」

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歷時十多年,曾孵育出伊斯蘭國(IS)這種恐怖政權,也受到歐美、土耳其、俄國、伊朗、阿拉伯國家多方勢力的介入,各派的恩怨關係非常複雜。這次攻進阿勒坡的沙姆解放組織(HTS)和土耳其密切相關,土耳其激烈反對以色列攻擊加薩的行動,應不會希望他們的勢力看來在幫助以色列。

阿勒坡失陷的速度,和2014年伊拉克大城摩蘇爾遭伊斯蘭國攻陷的狀況幾乎一模一樣,政府守軍可說是未戰即潰。這要「歸功」於烏克蘭千日戰爭對俄軍的消耗,以及真主黨領導層遭以色列團滅、軍力嚴重衰退的情況。支撐阿塞德政府的另一大勢力伊朗,其派駐敘利亞的革命衛隊指揮層也被以色列軍空襲團滅。

伊斯坦堡Harmoon當代研究中心敘利亞研究員薩班(Navvar Şaban)表示:「真主黨已被嚴重削弱,這造成了一個巨大的權力真空。儘管有政府軍駐守在阿勒坡,但他們缺乏訓練,缺乏軍紀、戰術,甚至連撤退都是災難性潰逃。」真主黨民兵曾經是攻下阿勒坡的重要骨幹。

土耳其抓住機會

布魯金斯學會土耳其專家艾丁塔斯巴什(Asli Aydintaşbaş)說:「俄國削弱了,伊朗削弱了,真主黨也遭到重創——這給了土耳其一個巨大的機會,而土耳其迅速抓住了這個機會。」

土耳其勢力在敘利亞擴張,應不是以色列所樂見。但是就目前來說,以色列對於親土耳其叛軍猛烈打擊和伊朗掛鉤的阿塞德政權,若不是幸災樂禍,至少也是樂見其成。

曾任以色列情報官員、現於以色列雷克曼大學(Reichman University)擔任講師的波拉克(Nadav Pollak)說:「這對以色列來講是淨正面效果。伊朗—真主黨—敘利亞軸心在最近幾個月遭受了重創,而這場攻勢又添加了一次重大打擊,迫使該軸心的所有成員將重心轉移到另一個戰場(敘利亞),而非以色列。」

從烏克蘭到敘利亞的反俄聯盟

本次HTS發動的攻勢顯然有精心準備,不但人員彈藥充足,還充分利用了烏克蘭戰爭發展出的無人機戰術。在一些網路流傳的畫面中,敘利亞反對勢力的國旗,和烏克蘭國旗並列畫在牆垣上。敘利亞反抗軍也有人在防彈背心別上烏克蘭國旗。



曾經在俄國介入敘利亞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華格納傭兵集團,在去年對莫斯科發動的流產政變後,也已經完全潰散。

諷刺的是,俄軍在2022年2月對基輔發動閃電戰失敗後,駐敘利亞俄軍也似乎成了烏克蘭戰場的「垃圾回收場」。俄國社群媒體盛傳,俄國駐敘利亞部隊指揮官基塞爾中將(Sergei Kisel)在阿勒坡失陷後已遭停職。基塞爾原本是俄軍菁英裝甲部隊指揮官,在哈爾科夫戰役慘敗後,被調去指揮敘利亞的俄軍。

這使得2020年代的歐亞兩大戰爭:烏克蘭戰場與以色列戰場,和敘利亞戰場完全匯集在一起。曾在川普政府擔任敘利亞事務主任的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WINEP)高級研究員塔布勒(Andrew Tabler)說:「這是一場板塊變動。十多年前,區域及國際勢力介入了敘利亞,如今烏克蘭、加薩與黎巴嫩的衝突,在阿勒坡重疊交匯。」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