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在選舉中大勝,預料將實現「完全執政」。資料照,路透社
美國落幕大選,川普大勝。雖然眾議院最終結果還未公告,但以至今開票結果來看,共和黨過半應無疑義。共和黨將贏得白宮和參、眾兩院,實現「完全執政」(trifecta)。
完全執政在美國政治史上並非罕見,多數新當選的總統,他所屬政黨在參眾兩院多半會過半──這就是所謂大選「衣尾效應」(coattail effect)或台灣說的「西瓜靠大邊」、「母雞帶小雞」造成的。例如2021年拜登剛執政時也是享有完全執政優勢。但是選民總是喜新厭舊, 當執政者表現不如人意時,選民就會利用國會期中選舉「教訓」執政黨,所以拜登也只享受兩年完全執政。如果是總統連任,還有所謂「六年之癢」(Six-year itch)──第二任的期中選舉時,選民對執政者的不滿大爆發,因此執政黨很少能在國會過半。美國史上最長的完全執政是14年,分別由民主黨在 1932~ 1946 年,跨越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三個總統任期加上繼任者杜魯門(Harry S. Truman)的頭兩年;共和黨則是 1897~1911 年間的三連勝,跨越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一任、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兩任和塔夫脫(William H. Taft)的頭兩年。
川普的「完全執政」能不能通過兩年後期中選舉的考驗尚未知數。不過從「川普1.0」到「川普2.0」勝選的歷程,很像小布希(George W. Bush)2001到2009年的兩任執政。
發動戰事、保守主義當道 小布希第一任爭議多2000年小布希對民主黨高爾(Al Gore)的選戰,堪稱是美國史上選舉結果最接近的選戰之一, 其中佛羅里達州計票爭議持續36天、鬧到最高法院大法官那邊,最終高爾主動讓步才定案,由小布希獲勝。當年小布希的選民投票得票率47.87%,低於高爾的48.38%(票數只相差54萬多票),但小布希的選舉人團票271多於高爾的266。如果擁有25張選舉人票的佛州重新驗票翻盤,高爾就贏了。所以很多人認為小布希第一任是幸運撿到的,當時民主黨也很不服氣。同樣的,2016年大選,川普以304張選舉人票勝過希拉蕊的227張,但是在選民投票上,川普46.1%低於希拉蕊的48.2%、輸了近三百萬張。
小布希第一任的施政引發很多批評,2001年911事件後他發動一連串反恐戰爭,從阿富汗打到伊拉克,戰事尾大不掉,攻打伊拉克的藉口是「海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結果也被拆穿是假造的。在小布希治下, 新保守主義浪潮達到高峰,他利用《愛國者法》(Patriot Act)加強對國內的社會監控、壓制民間自由派力量;在政策上反墮胎、大舉富人減稅、把社會福利市場化……。小布希當家前四年很像八年前川普第一任內的做為,兩人也都一樣引來自由派媒體、進步社會團體以及民主黨大力抨擊。
但是令人驚訝不解的是,即使自由派全力批判小布希,美國人民也都親眼目睹了那個保守政府各種「反動」行徑、看到阿富汗、伊拉克戰事的失控,但四年後的2004年大選,小布希卻一面倒地大勝民主黨對手凱瑞(John Kerry)。這次大選不再有爭議的佛州選票,也不再出現選民投票和選舉人團票結果背離──小布希選舉人團票286勝出凱瑞251;選民投票則大勝300萬張!就如2024年大選一樣,美國選舉地圖上是一片紅色,這次沒有人敢再質疑小布希當選的正當性。
美國民心愈趨保守 選民關切實際經濟議題2024年川普的大勝有如小布希2004年連任的再版,這也說明了美國人心是全面向右轉;差別在於:小布希是連任兩屆,而川普中間被拜登打敗一次。四年前川普落選的原因包括川普對Covid疫情處理失當,此外21世紀初抬頭的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吸引很多年輕女性、少數族裔支持,也成了助長民主黨左翼的力量,「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運動興起,更深化了認同政治。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政治光譜上雖沒有那麼激進,但做為支持墮胎、關注社會弱勢的少數族裔女性政治菁英,她獲得進步派選民支持。當年拜登與賀錦麗的組合成功地團結了民主黨主流派與進步派,在兩邊支持者聯手下,2020年拜登以些微比數阻卻了川普連任。
性別與族群認同的議題,已對選民不具強烈吸引力。圖為賀錦麗支持者的失望情緒。資料照,美聯社
不過這四年來,美國民心變保守了,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基於性別、族群、性取向等認同出發的政治活動)不再具強烈吸引力:即使民主黨支持者依然會關切社會公平議題,但愈來愈少人認為,以身分認同出發的政策方案可以解決問題。實際的經濟議題更讓選民關切。即使拜登執政時期美國依然是全球經濟領頭羊,也有效抵擋了中國想取而代之的企圖。不過通膨失控讓中下階層苦不堪言,而川普大力抨擊非法移民管制政策,這不僅打動經濟條件受移民威脅的中下階層白人,甚至一些拉丁裔、非裔美國民眾,也不滿過於寬鬆的邊境管制政策損害自身權益。
民主黨挨批背離工人階級 裴洛西認涉「文化戰爭」歐巴馬(Barack Obama)八年為民主黨建構的聯盟網絡,到賀錦麗出馬競選時已瓦解。她沒找來自搖擺州的賓州州長夏皮洛(Joshua Shapiro)或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凱利(Mark Kelly)等黨內主流派當競選搭檔,而選一個黨內更邊緣的華茲(Tim Walz)。相對的,川普副手范斯(J. D. Vance)雖是矽谷富豪代言人,但他傳記鮮明標舉他出身鐵鏽區底層的形象因而獲得農工階級認同。也因此,民主黨內的「異類」、老左派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大選後說:「一個拋棄了工人階級的民主黨會發現工人階級已經拋離他們,這並不意外。 」
但民主黨大老、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卻否認桑德斯的指控:她認為民主黨沒有背離「工人大家庭」,而且認為這場選戰的確涉及文化戰爭,包括槍枝、宗教、同性戀、跨性別、移民等議題都涉及文化戰爭。
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范斯的底層出身,博得鐵鏽區工農選民的認同。圖為11月4日亞特蘭大造勢,美聯社
顯然,民主黨內對自己為何大敗還沒有找到共同解釋,也因此經過這次大敗後要重新建構新的社會聯盟關係還得經歷一番爭辯、檢驗與嘗試。在民主黨還一團亂之際,未來兩年川普面臨的政治阻礙會很少。不過不要忘記,當年小布希第二任的經驗也顯示,他一面倒的勝選也激起民主黨的鬥志與引發選民的「六年之癢」──2006年期中選舉,民主黨同時重奪失去了12年的參、眾兩院控制權。接著2008歐巴馬讓民主黨重返白宮。2004年起那四年的歷史應該是今日民主黨可能最好的劇本。當然,歷史也不會一成不變地重演。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