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只是站在家裡朝窗外看 約旦河西岸16歲少女被以軍開槍爆頭

    2024-09-05 16:30 / 作者 林宜萱
    2024年9月4日,約旦河西岸哲寧市郊區卡夫丹,16歲少女穆斯萊的葬禮,親友忍不住哭泣。路透社
    以色列軍這一週以來在約旦河西岸大規模掃蕩,一名16歲巴勒斯坦少女週二(9/3)只是在家裡站在窗邊朝外看,結果被以軍開槍擊中額頭,當場身亡。以軍對此回應,士兵注意到有觀察部隊動態的「可疑人士」,所以開槍「消除威脅」,相關細節正在調查中。

    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與路透社報導,據國際人權組織「保護巴勒斯坦兒童」(Defence for Children Palestine)記錄,以軍週二中午11時半左右進入約旦河西岸城市哲寧的郊區卡夫丹(Kafr Dan),和當地的武裝份子發生衝突,以軍包圍一名被通緝的巴勒斯坦男子住家,朝對方住屋開槍。

    下午2時10分左右,住在隔壁的16歲少女穆斯萊(Lujain Musleh),站在家裡窗戶旁觀望隔壁的騷動,一名以色列狙擊手朝她頭部開槍。

    穆斯萊的父親奧薩瑪(Osama Musleh)說,當時他們家隔壁的屋子被以軍包圍,幕斯萊站在屋子裡的窗邊觀望,「她沒有爬上屋頂,沒有丟石頭,手上也沒有武器,她才16歲,就只是朝窗外看而已。以軍士兵看到她,就朝她開槍,一發子彈打中了她的額頭」。

    2024年9月4日,約旦河西岸哲寧市郊區卡夫丹,16歲少女穆斯萊的葬禮,親友忍不住哭泣。路透社

    2024年9月4日,約旦河西岸哲寧市郊區卡夫丹,16歲少女穆斯萊的葬禮。路透社

    2024年9月4日,約旦河西岸哲寧,一名巴勒斯坦槍手在以色列軍掃蕩期間在廢墟間移動。路透社

    以色列軍對此回應,那天進攻時,士兵包圍2幢民宅,認為有武裝份子藏身在那裡,也有呼籲平民在雙方交火前撤離;圍攻期間,武裝份子朝以軍開火,「作為回應,士兵也朝在該區域內觀察我方部隊的一名可疑人士開火還擊,以消除威脅」。

    以軍按慣例表示:「我軍注意到有報導稱一名16歲巴勒斯坦少女在交火過程中被殺。目前正在審查細節。」

    穆斯萊的喪禮4日舉行,照片顯示她的遺體裹上了哈瑪斯的旗幟。BBC指出,被以色列軍殺害的巴勒斯坦人遺體,通常會裹上其親友支持的組織,即使她本身並非武裝份子或任何組織的支持者。

    哈瑪斯的勢力主要在加薩,約旦河西岸自有一些武裝份子。不過,自去年10月突襲以色列、11月與以色列大規模換囚後,哈瑪斯在約旦河西岸的支持率也有所升高。

    2024年9月3日,約旦河西岸的哲寧,街道在以軍掃蕩中嚴重損毀。路透社

    2024年9月2日,約旦河西岸的哲寧,街道在以軍掃蕩中嚴重損毀。路透社

    2024年9月3日,約旦河西岸的哲寧,街道在以軍掃蕩中嚴重損毀。路透社


    那邊稍停,就打這邊

    以軍最近幾天在加薩暫緩了一些軍事行動,讓聯合國能夠為加薩兒童進行小兒麻痹疫苗的注射或施藥。不過,這一週對約旦河西岸的掃蕩則擴大,以軍說這是數月以來在約旦河西岸最大規模的行動。

    這一週以來,約旦河西岸各地有30多名巴勒斯坦人被殺、數十人被捕,大多數死傷者被指控是哈瑪斯、伊斯蘭聖戰組織(Jihad,傑哈德)、巴勒斯坦解放運動( Fatah,簡稱巴解、音譯法塔赫)成員。但也有平民,例如根本沒加入任何組織的少女穆斯萊。

    哲寧市長阿布魯布(Kamal Abu al-Rub)表示,自哈瑪斯去年10月突襲以色列後,以軍已經12度掃蕩該市,這一波是最大的、最嚴重的,大約4000至5000人被迫離開哲寧市東部和難民區,暫時安置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安排的臨時住處。這個由巴解組織領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經常被指責屈從以色列、圖利自己。

    據哲寧市府,該市70%街道被以色列軍車推平,80%供水被切斷,約20公里長的水管、汙水管、通訊、電力網損毀。以軍則回應說,那是因為恐怖分子在管線下埋設炸彈,才必須強力剷除,他們會迅速修復這些基礎設施。

    據巴勒斯坦衛生部,自去年10月7日以來,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有680多人死亡、數千人被捕,當中有武裝份子、也有平民。
    2024年9月4日,以軍戰車和推土車將約旦河西岸北部圖卡瑞姆市(Tulkarem)輾壓得面目全非。路透社

    2024年9月3日,以軍戰車和推土車在約旦河西岸北部圖卡瑞姆市(Tulkarem),一名男子拿著巴勒斯坦旗走向以軍。路透社

    2024年9月3日,約旦河西岸北部圖卡瑞姆市(Tulkarem),拿著巴勒斯坦旗的男子在被以軍輾壓得面目全非的街道上跋涉。路透社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