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沖繩「人骨獵人」具志堅隆松,超過40年來在當地山區,挖掘1945年間「沖繩島戰役」死者的骨骸。美聯社
71歲的具志堅隆松,在沖繩陰濕幽暗的深林洞穴匍匐摸索,他還記得童年到森林玩耍,會發現戴著軍盔的骷顱,40年來他靠頭燈的微光,持續「沖繩島戰役遺骨收集者」工作,為那場超過20萬人死亡的惡戰中死於荒野、無人收屍的死者撿骨,媒體稱他「人骨獵人」。沖繩島戰役週二(4/1)滿80週年。
具志堅隆松手持一塊「沖繩島戰役」死者的骨骸。美聯社
美聯社記者跟著他到深林之中,他找到2小片骨頭後說,這分別為嬰兒、成人的頭骨,他合掌祝禱,輕柔收好骨頭,掏出紅皮小本子簡單記錄。40年來他在山林間尋找骨骸,盼助「沖繩島戰役」中的死者回到家人身邊。
具志堅隆松拿著一顆發現的牙齒,據信屬於「沖繩島戰役」死者。美聯社
1945年4月1日開始延續近3個月的「沖繩島戰役」,是二戰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兩棲登陸行動,也是太平洋戰場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
根據沖繩公益財團法人「沖繩縣和平祈念財團」,「沖繩島戰役」死亡人數達20餘萬,美聯社指其中日本人約18.8萬人,約半數為平民,包括在日軍「玉碎」命令下,被迫自殺的居民。
日本沖繩「人骨獵人」具志堅隆松,超過40年來在當地山區,挖掘1945年間「沖繩島戰役」死者的骨骸。美聯社
根據「共同社」,美軍登陸渡嘉敷島(沖繩縣渡嘉敷村)時,一般相信逃進山裡的居民,在日軍強迫和引導下集體自殺,約330人死亡。上週五(3/28)的紀念活動中,一名96歲的當年倖存者表示,當時居民齊喊「天皇陛下萬歲」引爆手榴彈後,「日軍用槍射殺活下來的居民」,他僥倖存活,但在這場集體自殺中失去14位親人。
沖繩絲滿市「和平祈念公園」內,和平廣場的銘刻碑,科有在戰役中喪生的25萬人名字,不分國籍或軍民身分。美聯社
71歲的具志堅隆松在那霸長大,小時候進入森林找昆蟲時,撞見過戴著軍盔的遺骸。1982年起,他開始進入山中洞穴,找尋當年躲避戰禍卻不幸罹難者的遺骸,幾年內發現出多具遺體或部分遺骨,他希望幫助這些荒野受難者與遺族團聚。
日本沖繩「人骨獵人」具志堅隆松,超過40年來在當地山區,挖掘1945年間「沖繩島戰役」死者的骨骸。美聯社
80年前這場惡戰,結束於沖繩絲滿市一帶,具志堅隆松和其他志願的「人骨獵人」在絲滿一帶找到許多零星的骨骸。如今這裡有紀念戰爭的「和平祈念公園」,公園內和平廣場的紀念碑刻有25萬人姓名。
沖繩絲滿市「和平祈念公園」的和平廣場,燃燒著「和平之火」。美聯社
「姬百合之塔」也位於絲滿市,紀念當年被日軍徵召的222名女學生和18名老師組成的「姬百合學徒隊」,她們負責看護傷病、埋葬死者、為部隊運送食物和水,240人有136人死於沖繩島戰役。
沖繩絲滿的「姬百合之塔」,紀念接受日軍徵召的240名女學生及老師組成的「姬百合學徒隊」,其中136人死於沖繩島戰役。美聯社
具志堅總是想像著這些在骨骸主人,80年前在這深山中懷著怎樣的恐懼,如何拚命躲藏,最後仍死於美軍、日軍之手,或者被迫了結了自己。
日本沖繩「人骨獵人」具志堅隆松,超過40年來在當地山區,挖掘1945年間「沖繩島戰役」死者的骨骸。美聯社
具志堅隆松與其他人骨獵人在沖繩島上發現約1400人的遺骨,遺骨經DNA測試確認身分後可還給家屬,但是1400人中目前僅6人確認身分。人骨獵人及死者遺族認為動作太慢,批政府對確認死者身分的延宕,凸顯對戰爭缺乏反省能力。
日本沖繩「人骨獵人」具志堅隆松,超過40年來在當地山區,挖掘1945年間「沖繩島戰役」死者的骨骸。美聯社
而在反戰的沖繩居民眼中,島上駐紮的美軍更令他們憂懼而憤怒,這些美軍提醒他們先人經歷過的恐怖戰爭,彷彿也預示沖繩可能重蹈覆轍的命運。
美軍MV-22魚鷹式傾斜旋翼機,停於沖繩宜野灣市普天間空軍基地。美聯社
具志堅隆松說,日本與中國存在領土紛爭,而日本政府因應中國與台灣情勢緊張又提高國防支出,然而他找到的每一片骸骨,都是殘酷戰爭的沉默見證者,都在對這個再度臨近戰爭的世代發出警告。
日本沖繩「人骨獵人」具志堅隆松,超過40年來在當地山區,挖掘1945年間「沖繩島戰役」死者的骨骸。美聯社
在「沖繩島戰役」即將滿80年的現在,他語重心長說:「紀念戰爭死者最好的方式,就是絕不允許發生另一場戰爭。我很擔心,沖繩淪為戰場的風險已經愈來愈高了。」
日本沖繩「人骨獵人」具志堅隆松,超過40年來在當地山區,挖掘1945年間「沖繩島戰役」死者的骨骸。美聯社
日本沖繩「人骨獵人」具志堅隆松,超過40年來在當地山區,挖掘1945年間「沖繩島戰役」死者的骨骸。美聯社
具志堅隆松手持之前發現的、「沖繩島戰役」死者的腿骨。美聯社
沖繩民眾在那霸抗議邊野古地區的美軍史瓦布營。美聯社
2025年2月18日,沖繩民眾在那霸抗議,反對名護市邊野古地區的駐日美軍基地史瓦布營。美聯社
《太報》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安心專線:192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