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刺殺哈瑪斯領袖換來更激進的接班人 華府質疑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行為失控

    2024-08-07 17:00 / 作者 陳家齊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路透社
    哈瑪斯政治局領袖哈尼雅在伊朗德黑蘭遇刺死亡後,6日宣布由更加兇殘、更加強硬的主戰派辛瓦出任新領袖。《華盛頓郵報》報導,華府正忙著擦屁股,避免伊朗和以色列爆發全面戰爭時,私下更加質疑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完全失控,不知在幹什麼。

    刺殺哈尼雅(Ismail Haniyeh)事件發生在美國正努力和卡達、埃及聯合斡旋,想要達成加薩停火協議之際。以色列沒有承認或否認刺殺哈尼雅的行動,但各界都已認定就是以色列發動。

    這場延續已10個月的加薩戰爭,造成大規模人道危機,近4萬巴勒斯坦人喪生,200多萬加薩民眾無家可歸,讓以色列的國際地位更加孤立。至少仍有數十名以色列人質被關在加薩走廊,其中包括數位美國公民。因此,以色列民眾與美國都強烈希望能達成停火,換取這些人質獲釋。

    以色列去年10月7日遭受哈瑪斯大規模恐怖攻擊、1200人喪生後,美方一直強力支持以色列的反擊權利。但在停火斡旋正如火如荼時,以色列突然在伊朗的首都殺害停火談判對象,也不知會美國,讓華府極度不能理解。現在哈瑪斯最強硬的主戰派辛瓦(Yahya Sinwar)成了新的談判對手,停火換人質看來已是不可能的任務。

    誰最可能引發中東大戰?恐怕不是伊朗

    《華郵》報導說,多位美國高級官員私下表示,加薩戰爭一路走來,美國官員已愈來愈認為可能引發中東大戰的瘋狂變數不是伊朗,而是納坦雅胡。以色列多次在未事先告知美國的情況下對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朗指揮官發動襲擊,這讓拜登總統本人與華府官員都極度憤怒。

    曾任美國對中東事務特使的羅斯(Dennis Ross)說:「如果你的目標是達成(停火)協議,為什麼現在對哈尼雅下手,還以一種迫使伊朗必須報復的方式進行?」

    納坦雅胡與以色列高級安全官員之間不斷出現內部分歧,他和以色列國防部長葛朗特持續公開衝突。他堅持以色列必須繼續對哈瑪斯進行軍事打擊,而不是接受停火和人質交換協議。以色列民眾長期在街頭發動抗議,要求停火換人質、納坦雅胡下台。

    納坦雅胡把美國逼進困局

    拜登在5月底公開提出一項停火計劃,表示獲得以色列的同意,只等哈瑪斯回答。但納坦雅胡似乎中途又改變了達成停火協議的條件,讓美國立場難堪。

    曾在歐巴馬總統任內擔任美國中東和平特使的羅溫斯坦(Frank Lowenstein)表示,納坦雅胡已把美國逼進牆角。他說:「他正在挑起一個可能把我們捲入大戰的事件,但沒有人出來公開質疑,因為以色列對抗伊朗時,我們的立場必然是要站在以色列這邊。」

    一位以色列官員證實,在哈尼雅死亡後,拜登與納坦雅胡上週的通話「氣氛緊張」。然而,也有多位知情人士向《華郵》透露,目前尚無跡象顯示拜登願意對以色列擴大施壓,限制以色列行動,例如限制軍事援助。

    美國瘋狂動員阿拉伯國家幫忙緩和局勢

    近幾天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中東忙得團團轉,與伊拉克這些和伊朗有長期高層往來的國家商談,並大力動員美國傳統盟友約旦、埃及等國進行罕見的對伊朗斡旋,努力想緩和伊朗與以色列一觸即發的局勢。

    約旦外長沙法迪(Ayman Al Safadi)上週罕見訪問德黑蘭,呼籲地區保持冷靜,這是約旦外長20多年來頭一次訪問伊朗。埃及外長阿布德拉提(Badr Abdelatty)上週也與伊朗外長進行了罕見的通話,呼籲克制。埃及知情人士透露,這是拜登政府特地請求埃及總統塞西進行的行動。

    同時,一位伊拉克官員表示,布林肯在週日(4日)與伊拉克總理蘇達尼(Mohammed Shia al-Sudani)通話時,要求伊拉克「儘可能」利用其與伊朗的關係,傳達緩和局勢的重要性。

    另一知情官員表示,卡達總理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 Thani)也已向伊朗傳達,如果伊朗選擇升級衝突,他們將成為「最大的輸家」。

    阿拉伯盟國「能做的都做了」

    但知情人士也說,伊朗官員已通知中東的阿拉伯國家,伊朗軍將「果斷並且精確」對以色列發動報復。伊朗呼籲召開穆斯林國家會議,支持伊朗還擊的權利。伊朗代理外長巴格瑞卡尼(Ali Bagheri-Kani)週一(5日)對各國外交官的談話中,也強調伊朗有「責任和主權義務」進行還擊。

    拜登政府持續認為,經歷原總統萊希突然墜機身亡、政治尚未走出過渡期的伊朗,在經濟困境之下,仍會希望避免全面衝突。儘管如此,阿拉伯官員仍保持警戒。

    一名埃及前任官員向《華郵》說:「我覺得阿拉伯國家能做的都做了,伊朗有自己的盤算,並會付諸行動。」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