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歐盟將對中國電動車開徵最高48%關稅 各界反應一次看

    2024-06-12 19:50 / 作者 陳家齊
    中國山東煙台港等待出口的大量中國製汽車。路透社
    歐盟執委會12日開始通知各車廠,中國進口的電動車,關稅稅率將從目前的10%最高調到48.1%,以阻止中國補貼政策下造成的過剩電動車傾銷歐洲。歐洲自家車廠對此反應兩極,倚賴中國市場最深的德國反對意見更是強烈,中國方面堅決抗議。

    以下是路透社整理的各界反應。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
    「歐盟委員會(執委會)在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信息披露中,罔顧事實,堅持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存在高額『補貼』,對歐盟電動汽車產業帶來損害,並擬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性反補貼稅。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深感遺憾,並表示堅決不能接受。」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希望歐盟委員會不要將當前產業發展必經的階段性整車貿易現像視為長遠的威脅,更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貿易救濟措施,要避免損害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維護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我們希望歐盟汽車產業界理性思考、積極行動,共同維護當前雙方合理競爭、互利共贏的局面,共同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德國賓士集團執行長康松林(Sten Ola Källenius):
    「作為一個出口國家,我們不該增加貿易壁壘。我們應該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精神,努力消除貿易壁壘。」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
    「ACEA一貫認為,自由和公平的貿易對於創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歐洲汽車產業至關重要,良性競爭能促進創新並為消費者提供選擇。自由和公平的貿易措施,為所有競爭者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但這次的作法將只是達成目標的一環。」

    將面臨加徵21%關稅的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蔚來(Nio):
    「我們強烈反對提高關稅阻礙電動車全球正常貿易的策略。這種做法不但無助於促進全球環保、減排和永續發展,反而起到阻礙作用。」

    「儘管面臨保護主義的挑戰,在歐洲,蔚來對電動車市場的承諾依然堅定,我們將繼續為我們的用戶服務,並在歐洲探索新的機會。我們將密切關注形勢,做出符合我們業務最佳利益的決策。由於調查尚未結束,我們依然對解決方案抱有希望。」

    西班牙汽車製造商協會(ANFAC):
    「無論商品來自何處,只要交易遵守現行國際貿易法律,並在平等條件下進行,ANFAC一貫捍衛市場自由競爭。但如果有人違反規定,必須受到處罰。汽車產業每年為西班牙經濟貢獻超過180億歐元的貿易順差,我們的未來依賴於一個全球開放的市場,以發展我們產業的競爭力。」

    「同樣地,我們捍衛歐盟,特別是西班牙,發展強有力的產業政策,鼓勵在我們國家生產和製造電動車,並吸引新的投資。所有這些措施都必須符合自由貿易和競爭規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
    「我要強調的是,這起反補貼調查是一個典型的保護主義案例。歐方以此為由,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關稅,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和全球汽車產供鏈的穩定,最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的利益。」

    「保護主義沒有前途,開放合作才是正道。中方敦促歐方恪守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承諾,與中方一道維護好中歐經貿合作大局。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西班牙生態轉型與人口挑戰部長黎貝拉(Teresa Ribera):
    「我認為歐洲汽車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產業,需要在模式轉換、移動方式轉換以及朝電動車過渡的方向迎頭趕上。」

    「顯然,如果發生這種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的情況,我們必須支持執委會的提議,並且我們有義務支持歐洲汽車業,特別是西班牙的汽車業,使其保持競爭力、現代化並在國際市場上保持重要地位。」

    歐洲議會德國成員費爾伯:
    「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歐盟執委會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在貿易政策上,歐盟不能再眼睜睜看著中國的傾銷卻毫無行動。如果歐盟認真考慮建立有競爭力的電動車產業,我們就需要反擊。」

    「我們不能指望歐洲汽車製造商在受到中國傾銷大舉侵害的情況下,還能夠大量投資新產能。我們已在太陽能產業看過這個(中國傾銷)狀況,結局並不愉快。我們應明智地不再重蹈覆轍。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始終是最後的選擇,但如果競爭對手不公平競爭,別無他法。這不是保護主義,而是為了公平競爭所採取的措施。」

    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漢諾威校區汽車產業講師施沃普:
    「關稅比許多人擔心的要低,這只是初步計劃,仍然可以修改。這些措施對歐洲購車者和德國汽車製造商來說都是災難。BMW、福斯和賓士的管理人明確反對這種懲罰性關税。」

    「中國是所有德國汽車製造商最重要的銷售市場。然而,在中國市場無足輕重的法國汽車製造商,這些措施對其在歐洲市場有利。懲罰性關税當然會引發中國政府的反制措施。」

    Rho Motion研究公司汽車產業分析師羅伯茲:
    「中國製造商應可在其豐厚的利潤中吸收部分較低的關稅。但今天宣佈的真正考驗,將是北京是否會以同樣方式報復,還是達成友好解決方案。歐洲製造商仍依賴中國市場,來自東亞的利潤下降,只會減慢其有效轉型的能力。」

    歐洲環保組織「交通與環境」領袖波利斯卡諾娃:
    「歐盟綠色新政承諾帶來增長和就業,不可能讓我們的電動車全都依賴進口。我們歡迎關稅,但歐洲需要強有力的產業政策來加速電動車轉型和本地生產。僅僅引入關稅,而取消2035年對污染車輛的禁令,只會減慢轉型步伐,適得其反。」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康寧漢:
    「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額外關稅的立即效應很小。歐盟在截至4月的12個月內從中國進口了約44萬輛電動車,價值約90億歐元,約佔家庭汽車支出的4%。但反補貼關稅旨在限制未來電動車進口的增長,而不是阻止現有的貿易。」

    「這一決定標誌著歐盟貿易政策的一個重大變化,儘管歐盟近年來經常對中國在內的各國使用貿易防衛措施,但先前從未對如此重要的產業採取過這種行動。歐洲過去一直不願參加自美國總統川普以來實施的那種保護主義。」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