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和這波極右翼浪潮 告訴我們什麼?

    2024-06-10 16:28 / 作者 林宜萱
    2024年6月9日,歐洲議會主席議長梅特索拉(Roberta Metsola)走下講台。美聯社
    歐洲議會選舉9日開票,結果大致出爐,中右翼的歐洲人民黨團(EPP)仍然是最多席次的黨團,預計會有184席,但在各大新聞標題中,最搶眼的可能是「極右翼」三個字。極右翼這次表現確實也很突出,這讓人不禁想問,歐洲選民為何紛紛投向極右翼、以及這會對歐盟政策造成什麼實質改變?

    英國廣播公司(BBC)一篇報導指出,極右翼、右翼民族主義在這次歐洲議會選舉的多個國家取得進展,因為選民對於移民危機、通貨膨脹、環保政策帶來的成本問題越來越擔憂。

    歐盟過去5年的綠色新政,是影響所有歐盟公民生活的共同議題。歐盟斥資數兆歐元,將環保、減碳等事業作為優先政策,想要成為應對氣候變遷的全球領導者。

    然而,這幾年的疫情和戰爭推高了物價,生活成本問題讓歐盟居民壓力越來越大,甚至開始抵制新的環保政策。畢竟裝設新的節能空調系統、或者買電動車,都是不小的支出。

    歐盟農民也不滿新推出的環保規定,認為那並不公平、將會破壞農業市場,多個歐盟成員國農民都進行了大規模抗議,把牽引機、推土機開到公路上阻擋交通。

    這對歐洲各地的右翼政治人物都是很好發揮的議題,畢竟牽涉到民眾口袋裡的錢。無論左右翼,政治人物最擅長把握住民眾的不滿;各地的強硬激進右翼把自己塑造成抗爭者,帶領民眾挑戰在各國首都、或遠在布魯塞爾的「遠端精英」。

    會有什麼改變?

    在歐洲議會選舉前,受到選票競爭壓力,許多歐盟環境法規已被淡化、擱置或廢除。選舉結果顯示,綠黨黨團在這次歐洲議會選舉一口氣丟了20個席次。這些都只是前奏,預告著接下來幾年環保法規更可能遇到更多阻礙。

    然而不應忽略的一件事是,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團還是最大黨,加上中間偏左的社民黨團(S&D)、中間派自由主義的歐洲復興黨團,這三個中間派黨團在歐洲議會仍然有超過400席,遠遠多於過半門檻360席,也就是說,歐盟法案的通過、修改、否決權,仍然牢握在中間派手中。

    要能夠影響歐盟政策,歐盟各個極右翼黨團、政黨就必須團結合作,光這樣就是一大挑戰。他們來自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利益考量和根深柢固的意見分歧,例如到底要不要支持烏克蘭、是否要和俄羅斯加深關係,義大利極右翼和匈牙利極右翼想的可能就很不一樣。

    因此,歐盟各國的極右翼們,能否真正影響未來的歐盟政策,這還很難說。

    貼標籤於事無補

    BBC這篇報導提醒大家的最後一點是:在預測右翼民族主義勢力會否對歐盟發揮某種影響力,給別人、或給自己貼上標籤,往往沒有多大幫助。

    隨著一些極右翼的民族主義者變得更主流、吸引到更多選民,越來越多中間偏右的政治人物在移民、環保等議題上也開始模仿極右翼的語調和作風,試圖挽留自己的支持者。

    BBC指出,整體而言,中右翼還是在歐洲議會贏得了最多席次,只是大家可能不會太常在媒體上看到這個標題,因為它沒有「極右翼大勝」這類字詞這麼搶眼。

    尤其如果標題還加上驚嘆號之類的。那種激動狂熱的語調,就是有人喜歡。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