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文看懂】歐盟極右派政黨席次大有斬獲 敲響瓦解警鐘?

    2024-06-10 12:05 / 作者 桂家齊
    歐洲議會大選週日結束投票,中間偏右政黨為第一大黨團,但極右派政黨席次大有斬獲。美聯社
    歐盟立法機關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大選投票週日(6/9)結束。初步開票結果顯示,雖然力挺歐盟的中間偏右聯盟政黨仍獲得多數席次,但疑歐派、主張國家主義的極右派政黨在席次上大有斬獲,顯示反歐盟建制派聲浪已經進一步擴大在歐盟體系內部影響力,未來歐洲議會恐怕更偏向保護主義,並在對美對中政策上出現變化。

    誰是最大贏家?

    根據初步選舉結果,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EPP)席次比上一屆增加,至少獲得181席,維持第一大黨團地位。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D)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所屬的中間派「復興歐洲」(Renew)則分別是第2和第3大黨團。

    但真正的贏家其實是極右派政黨。兩大極右派黨團「歐洲保守及改革」(ECR)、「認同與民主」(ID)共獲得130席,若加上先前退出ID黨團的德國極右派「另類選擇黨」(AfD)所獲18席,極右派席次比上一屆大增約30席,約佔歐洲議會總席次1/4。

    極右派席次增加代表什麼?

    這代表更多歐盟27國選民不滿不斷飆漲的物價、移民問題、綠能轉型所付出的代價,而在主流建制派外尋求其他選項,正如美國前總統川普也很可能再度贏得年底總統大選。

    在上一屆大選中,這些疑歐派政黨在各自的國家主張效法英國、脫離歐盟,而現在這些政黨有機會在歐洲議會內部發揮影響力。

    事實上,匈牙利、義大利和斯洛伐克等歐盟成員國的總理已經是極右派當家,芬蘭、瑞典和芬蘭的極右派政黨也在執政上扮演重要角色。

    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資深學者馮瑞吉(Armida van Rij)直言,對這些極右派政黨所拉起的包圍封鎖線「已經遭到侵蝕」。她說:「現在大家終於認知到,輸掉的不僅是選票。」馮瑞吉表示,極右派政黨利用社群媒體的力量已成功拉攏年輕選民。

    今年歐洲議會的「首投族」約有200萬人,雖然多數國家規定的投票年齡仍為18歲以上,比利時、德國、奧地利和馬爾他4國將選舉投票年齡降至16歲,希臘則為17歲。

    歐盟領導層就此變天?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宣布歐洲議會大選初步結果。路透社


    新的歐洲議會組成後對歐盟的首要影響將是最快可能在7月舉行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選舉。獲得「歐洲人民黨」(EPP)支持現任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看似可成功連任,但仍可能需要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所領導極右派「義大利兄弟黨」(Brothers of Italy)的支持,這也讓梅洛尼在未來的歐盟領導層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歐盟政策將轉彎?

    布魯塞爾智庫「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CEPS)高級研究員斯卡齊里(Luigi Scazzieri)說,EPP已經從原本力挺綠黨的環保政策上出現冷卻跡象,他認為接下來在移民和擴大歐盟的政策上,也會看見轉變。

    卡齊里說:「我預期這會隨著時間逐漸發展,而不是立即看到變化。他們(極右派)在其他更廣泛的政治議題上也越來越具話語權。」

    另有分析指,隨著極右政黨的議席大增,日後要通過政策,特別是涉及安全、中美產業競爭和氣候變化等議題,都會更加困難,也可能讓歐盟政策變得更加偏向保護主義,降低氣候和環境政策的優先順序。

    極右派真的勢不可擋?

    歐洲政策中心副主任史特圖拉特(Corina Stratulat)說,極右派究竟能發揮多少影響力,得視他們是否願意聯手擴大而定。

    法國極右派領袖勒龐(Marine Le Pen)多次呼籲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共組極右派陣營,但勒龐的政黨上個月才把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踢出聯盟,未來想和匈牙利總理奧班或梅洛尼的政黨組盟,似乎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根據一項研究指出,如果極右派部組成更廣泛的聯盟,他們必須贏得7成以上歐洲議會席次,才可能掌控政策投票主導權,而這項目標目前來看,似乎是不太可能達成的任務。
    桂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