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地震傾倒的天王星大樓,5日起開始拆除作業。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4月3日發生規模7.2地震,造成的損失與傷亡低於預期,包括
美聯社、
CNN、《
紐約時報》、《
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均發文提及台灣自九二一大地震後加強預防震災、提升建築抗震標準等措施有關,中國網友也開始討論當地建築抗震標準和房屋品質。
自由亞洲電台(RFA)報導,曾在中國參與二十多個建築項目設計的德國KSP建築設計事務所建築師艾希格(Christian Eichinger)表示,中國城市建設迅速發展,確實引發對建築品質的擔憂。他說:「長期以來,中國建築市場就不是以品質爲核心追求。這方面可能正在發生一些變化,但變化的過程還是太慢了。」
艾希格認爲,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邏輯與德國不同,主要驅動力來自投資,「主要目標是修建大量建築,而不是建設高品質的房屋」。
《第一財經日報》2022年報導,自2004年至2020年,中國在17年間完工的住宅面積達350億平方公尺(約106.7億坪),亦即提供全國人口平均每人25平方公尺(約7.6坪)的居住空間。
一位在美國某大學從事結構抗震研究的華裔教授不具名表示,由於中國的建設速度太快,「很多技術層面的東西跟不上」,品質很難保證。
中國建築量大搶快 「很可能出紕漏」這位教授向RFA表示,他2000年代初曾參與北京一棟綜合大廈的設計,至今記憶猶新:「很複雜的一個結構,在美國設計至少要3年,但當時我們在北京,5個月就出了8套設計圖紙」。他分析,這種設計速度肯定有跟不上技術要求之處,很可能出紕漏,雖然不代表明天樓會塌,但很可能十幾、二十年後就會出問題。
多家外媒均強調,台灣在1999年南投地震後修訂了建築規範,加強落實建築抗震標準。在本週的花蓮地震中,距倒塌建築不遠的一些老樓房就是靠後來的翻修和強化挺過了地震。
花蓮地震引發中國網友關注中國建築品質。取自微博、X平台
上述不具名的華裔教授介紹說,中國也在更新建築的抗震法規,規範標準與世界同步,但設計單位的水準參差不齊。若是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上海華東設計研究院、有中建設計研究院,這三家單位出來的設計圖「絕對是世界一流」,但若出自水準較差的單位,設計品質就難以保證。
這位教授更指出,除了設計上的問題外,更重要的是施工過程中的偷工減料,而中國在這方面的問題可能比較突出。
RFA指出,中國《建築抗震設計規範(標準)》自2001以來四度更新,最近一次更新就在2023年,也制定了《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建築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範》等相關標準。
中國明定建築規範 但「實際監管存在潛規則」一名曾在中國從事房地產開發十多年的企業負責人透露,政府訂定規範是一回事,但實際監管上存在很多潛規則,不是以品質爲標準,而是以監管人自身利益爲標準,「這些質檢站,如果不對他們進行利益輸送,無論你做得多麼標準,多麼到位,質檢單位是不會在你的工程上簽字的。」
花蓮地震引發中國網友關注中國建築品質。取自微博、X平台
花蓮地震引發中國網友關注中國建築品質。取自微博、X平台
他暗示,即使工程品質有問題,只要送錢送到位,也可以通過,而且這種現象在中國建築行業非常普遍,建築品質的監管形同虛設,「建築品質取決於開發商對自己聲譽的重視程度,不取決於監管部門。因爲監管部門只要收錢,他就可以給你開綠燈。」
他表示,如果建築品質出了問題,要究責時一般會去抓開發商,「對政府來說,它去抓這些老闆也不是爲了解決問題,而是爲了平息民憤。而且抓人的目的也還是爲了利益,把人抓起來就可以向你要錢。這些企業老闆再給政府負責人行賄,他就又沒事了」,至於建築品質監管部門則不會受到懲罰。
他悲觀表示,在這種氛圍下,中國房屋建設品質確實難以保障;若真要依標準嚴格去查,恐怕少有建築不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