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經:中國農民越境墾地、俄迫烏克蘭人移居 中俄關係將因遠東地區面臨考驗

    2024-03-21 20:36 / 作者 莊蕙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會談。路透社
    中國和俄國近年雙邊關係益發密切,看似堅定盟友。但《日本經濟新聞》今天(03/21)刊出分析專文,舉清朝與俄羅斯帝國歷史為鑑,中俄在現為俄國遠東地區有著歷史糾結;俄國強迫烏克蘭人移居遠東,壓制越境進入當地的中國農民,將為2國關係埋下未來走向不穩定的種子。

    日經資深撰稿人中澤克二發表題為《中國民眾湧進俄國,習普蜜月期面臨考驗》的評論文章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國總統普丁關係良好的「蜜月期」相當堅固。為了證明中俄友誼深厚,在俄國總統大選17日結束、普丁形式上當選連任後,習近平立刻發出賀電。

    不過,中澤話鋒一轉,表示接下來幾年中俄關係恐怕將變得不穩定。他引述一名國際政經學者的看法指出:「普丁對於占領烏克蘭的龐大野心,和清朝及俄羅斯帝國的歷史有其關聯,目前俄國遠東地區的濱海邊疆區(Primorsky Krai)前途出現風險。」

    俄國的濱海邊疆區同時與中國及北韓接壤,早在一戰時期,這個地區就會出現一批批的中國農民,在耕作季節入境尋找可耕作的農地,開來農機具大舉整地,再將收成運回中國。

    習近平上台掌權後,這波跨越邊界、移居俄國的開墾潮有增無減,和以往農民僅季節性出現大不相同。

    初期俄國地方政府默許這些中國農民進入,因為他們為向來荒涼貧瘠的這片土地注入人口與經濟活動,其他非農民的中國人也彌補當地勞動力缺口。然而,這股趨勢已開始讓俄國擔憂,中國將控制這些土地。

    移往俄國遠東地區的中國農民愈來愈多,俄國地方政府也經常需要安撫不滿外來者競爭的俄國農民。尤其是與俄國隔著黑龍江河的黑龍江省近來地方經濟崩盤,大量人口外移尋找生路,首選就是越界進入俄國。

    回顧歷史,濱海邊疆區原屬大清,1860年清朝政府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把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土地割讓給俄方。

    然而當時的俄羅斯帝國難以解決這片土地農業人口短缺問題,因此把監獄囚犯送往當地勞動,同時鼓勵國內其他貧窮農夫移居當地,包括烏克蘭,因此原本19世紀居住在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東岸流域的烏克蘭人,成為遠東地區的首批移民之一。

    中澤克二引述的學者指出,一旦俄國完全占領烏克蘭,便會再度實施1860年的移民政策。事實上,2022年2月俄國對烏克蘭發起「特殊軍事行動」,這件事已經發生。

    俄國遠東地方的媒體報導,大批民眾從俄軍占領的烏克蘭東部被強迫移居到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及其他俄國偏僻地區。

    俄國政府的如意算盤是,藉由強逼烏克蘭人移居遠東,既能補足當地勞力缺口,又能壓制不斷湧入的中國農民,還能拉抬地方經濟,可謂一舉三得。

    中國政府去年發布官方指導方針,要求國內發行的地圖,必須在俄國境內8個地點加註中方譯名,包括1860年割讓給俄方、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的濱海邊疆區首府,須加註另一個更為華人世界熟悉的譯名「海參威」。

    歷史學者認為,這項「正名」之舉是習政權採取的一項戰略舉措。學者甚至推測,一旦俄國權力衰退,習政府會立刻採取行動,恢復大清時期的領土版圖,屆時中俄關係的蜜月期將告終,而中俄邊境民眾恐再度面臨100多年前的歷史重演。
    莊蕙嘉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