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旅美學者投書日媒:台灣大選無論誰贏 對中政策都不大可能有重大轉變

    2024-01-10 16:22 / 作者 國際中心
    台灣總統大選候選人柯文哲(左起)、賴清德、侯友宜。路透社、美聯社
    台灣大選全球關注,對台灣選民和許多外國觀察家而言,兩岸關係是核心問題。《日經亞洲》9日刊登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政治學教授謝復生的文章,指出這次台灣大選無論誰勝出,對中政策都不大可能發生重大轉變。

    謝復生曾任教於台灣政治大學,現為南卡羅萊納大學政治學教授,合著有《台灣民主治理》(Democratic Governance in Taiwan,2022)。他投書《日經亞洲》,分析台灣大選3名候選人及台灣社會對中國的矛盾情緒。

    謝復生指出,民進黨一般被視作台獨政黨,但更常見的是嘗試用「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台灣」等論述強調台灣已實現實質獨立,來緩和更明確的「台獨」主張。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過去曾強調台獨主張,後來也改稱是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

    謝復生提及,國民黨的立場是維持現狀、不排除與中國統一的可能性,但「侯友宜自己的觀點不大明確」,侯友宜出身於台灣家庭,當過很長時間的警察,「公允來說,他傾向與美國維持親近關係,同時也和中國保持友好」。

    柯文哲和它的民眾黨則介於民進黨和國民黨之間。柯文哲曾提「兩岸一家親」,但又不同於國民黨對中國的溫和看法。

    謝復生認為,如果賴清德勝選但得票率不到5成,他在兩岸政策上可能會感受到很大的限制;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若賴清德想要改變對外政策,都會因輿論和美、中反應而受限。

    即使是肯定候選人強調台灣獨立和身分認同的選民,也有許多人常認為與中國保持友好依然很重要。其中一個原因是擔憂操之過急地宣告獨立可能會導致戰爭,美國也是因此阻止台灣明確走上台獨。

    許多台灣人也認為,與中國保持良好經貿關係,對台灣經濟非常重要。兩岸經貿關係其實非常密切,過去20年來,台灣對中國、香港的出口額佔整體出口的40%左右。

    謝復生認為,無論賴清德是否贏得大選,民進黨在這次立法院選舉很難過半,這將會限制賴清德推動台獨的力量。

    若是侯友宜當選,中國對於解決台灣問題的迫切感可能會降低,認為自己還有時間,只要台灣不朝台獨越靠越近,就可以不採取激烈手段,「但是,考慮到台灣人民對中國的懷疑,侯友宜也很難和中國走太近」,結果就是兩岸緊張可能會持續,但可能比較容易控制。

    謝復生認為,柯文哲在兩岸和其他議題上的立場都相對不是那麼明確,當選機率不高,也很難預測他當選後會發生什麼事。柯文哲受到年輕人和獨立選民歡迎,為這場競選帶來重要的不確定因子,選民的棄保效應是影響選舉結果的重要因素。

    謝復生在最後一段指出,台灣各政黨、以及台灣以外的許多聲音,都把這場選舉描述為兩岸關係可能發生衝突的重要轉折點,「然而事實是,由於國內外持續有所限制,無論是誰成為台灣下一任總統,對兩岸關係都不可能做出戲劇化的重大轉變」。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