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社宅帶頭淨零轉型 內政部:2032年25萬戶可減碳11.23萬噸

    2024-06-20 17:04 / 作者 徐筱嵐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與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國家公園署署長陳茂春舉行記者會。內政部提供
    為了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內政部今(6/20)完成建築部門零排放路徑研究及措施制定,次長董建宏表示,新建公有建築物預計在2026年全面達成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並由公有社會住宅帶頭進行,預計今年底完工的12萬戶社宅每年可減碳約4.74萬噸,到2032年底社宅興建完成累計25萬戶,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

    至於民間新建建築物部分擬儘速修訂法規強制實施,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補充,已完成草案,目前由國土管理署進行研議,要納入建築法規裡面,預計明年底前提出草案,並徵詢各方意見,正在進行內部和相關機構的溝通。

    內政部今日舉行部務會報,董建宏在會後記者會表示,為了逐步落實2050淨零建築,內政部訂定三階段目標,分別為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成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到了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董建宏說,將由公有社會住宅帶頭進行,所有社宅均需取得綠建築標章,而國家住都中心興建的社宅,已提前自去年起率先全面導入能效1級以上的規劃設計;地方興建社宅,預定自2025年7月1日起達能效1級以上。

    根據建築研究所分析至今年底,未來12萬戶社宅完工後,每年可減碳約4.74萬噸;至2032年底,未來社宅興建完成累計可達25萬戶,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

    要達成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的階段目標,從去年7月1日起,公有辦公、服務類的新建建築(G-1金融證券、G-2辦公場所)需申請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

    建研所所長王榮進說明,每年新建建築物的申請總數量大約有500多件,由於首階段以公有辦公、服務類的新建建築為主,目前建築能效申請評定的件數已達63件,共計完成認可36件,其中有19件取得近零碳建築(1+級)能效標示。

    另外,自今年7月1日起公有公共集會、商業、休閒文教類建築實施能效制度,並逐年擴大適用對象,公有新建建築物預計可提前至2026年全面達標。

    在引導建築產業綠色轉型部分,董建宏強調,建研所持續與業界合作推動智慧綠建築,包括運用AI數位雙生、輔導廠商協助台積電竹科十二廠P7辦公樓、慈濟醫院花蓮醫學中心,均能有效節能6%到9%

    加大淨零建築部分,針對公有既有建築物,建研所也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補助中央及地方政府辦理改善能效、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系統;今年共補助地方政府20案及中央政府15案既有建築改善,預估每年可節電2300萬度,減碳量達到9660噸。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