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力量無遠弗屆,能應用到農、工、商等各種領域!經濟部今日(3/26)在彰化溪州公園舉辦「溫室 效應.一日限定實驗圖書館」展覽,展示25項智慧農工技術成果,包含台灣自主研發的客製化電動無人噴藥車等,充分展現「智慧農工」的推動成效。
傳統農業因缺乏人工和氣候變遷問題,而造成收成不穩定,還有龐大農業剩餘廢料處理的問題!此次展覽內容除上述的「無人噴藥車」外,還有適合台灣地形需求的「長時間無人機物流」,以及可有效預防病蟲害的「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應用的技術層面涵蓋人機協作、智慧感測和循環永續等,以科技力量推動台灣農業的升級和轉型。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近年來智慧農業興起,各類資通訊技術及創新應用都快速發展,導入在農漁養殖業上。現今有兩個重要趨勢:「永續循環」和「創意設計」,前者可望為農業帶來具韌性的生產系統,後者可以為農產品附加更多的價值。
這次活動選擇在溪洲公園舉辦,有工研院與相關業者的技術展示、還有設研院的文創設計及彰化在地小農市集,讓民眾可體驗多項農工技術。像是「作物病害預警系統」運用AI技術在病害未嚴重發生就可以先預測並發出警告,讓農民可以提早防治病害。「無人噴藥車」則利用遠端遙控,省力且不傷身,還能減少30%農藥用量。還有可搭載冷鏈物流箱的「長時間無人機物流」,則顛覆民眾對農業的印象。
出身彰化的立法委員謝衣鳯表示,彰化縣近年來也陸續設立「智慧農業—農、漁、牧的標準示範場域」,並成立二林精密園區,運用科技推動農業,讓當地農友可以利用相關資源來提升收益,並厚植彰化農產品的競爭力。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則指出,藉由推動跨域生態系整合與數位新科技的導入,來探索農業數位轉型的策略與價值,且透過智慧感測、人機協作和循環永續等技術,推動台灣智慧農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