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家/江湖救急!聯發科攜台IC廠發白皮書 、示警2026年陸廠進擊

    2023-02-26 07:30 / 作者 陳俐妏

    半導體「矽盾」成為近年產業關注議題,而台灣IC設計能否成為護國群山,市值1.16兆元的權值三哥聯發科登高一呼,由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擔任諮詢總顧問,聯詠、奇景、瑞昱等大廠發起史上產業首部白皮書,罕見示警台廠IC市佔優勢,在2026年將被中國超越,因此提出從戰略、人才和營業三個角度點出6大建言。





    聯發科攜台IC廠發白皮書 、示警2026年陸廠進擊。資料照



    台灣IC設計產業多在各領域有所擅長,成功重點是以「進口替代」,2022年台灣 IC設計業營收預估約400億美元,為平均純益率20%的高獲利產業,穩坐全球第二大產業鏈。台灣半導體產業以32萬從業人員創造12%的GDP貢獻,其中IC設計業以僅5.2萬人貢獻了29%的半導體營收與2.4%的GDP。在半導體業中僅次於晶圓代工的6.8%。



    今年1月由聯發科擔任產業白皮書計畫召集人,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更擔任總諮詢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聯發科、聯詠、奇景光電、群聯、瑞昱等大廠,罕見推出20年來產業第一部白皮書。



    《太報》獨家取得60多頁的白皮書內容,白皮書分別從總體戰略面、人才政策面以及營運環境面三個角度,提出包括:1. 擘畫與推動國家層級的半導體戰略;2. 採取積極性的預算編列以強化推動力道;3. 擴大培育IC設計人才並爭取海外人才;4. 重新檢視外商來台設立研發中心政策;5. 強化IC設計核心技術掌握與佈局;6. 協助業者整併與國際化以促進產業升級。



    資料顯示,地緣政治風險,美、歐、中、日、韓等國對半導體發展的政策思維,已由過往的產業層級提升至國家戰略層級,紛紛推出政策強力扶植的半導體戰略。其中,美國的「晶片法」預算金額高達527億美元,除390億美元補助製造外,亦有137億元用以從事研發與人才培育。



    而中國在2021年的晶片自給率為16.7%,雖與《中國製造 2025》計畫設定晶片自給率70%的目標差距仍大,但近年來包括募集大基金以強化半導體生態系較弱的環節,加上中央及地方政府各種政策支持,尤其開發先進製程產品的業者遠較台廠更多,乃成為台灣乃至各國最關注的競爭對手。



    台灣IC設計業在2021年達到22%的市佔率,但隨疫情紅利消退且擅長的終端產品進入庫存調整,2022年下滑至18%。未來數年在美國管制中國高階晶片發展,迫使中國業者轉向中低階產品布局的態勢下,使台灣IC設計業者面臨中國業者競爭壓力,例如在顯示驅動IC、電源管理IC、TWS等消費類IC將面臨替代威脅, 2026年市佔率將下滑至17%,為中國18%所超越。



    業界已多次示警的內部危機就是少子化問題,預估2030年IC設計業所需雇用人數將較2021年增加3.4萬人,台灣電機電子與資通訊科技的碩博士畢業生僅約1萬人,縱使半的人進入IC設計業,相對整體人力缺口,僅靠當前正規教育要補充IC設計人力缺口將有相當大的難度。除人才供應外,產業還得應對中資及外資的不公平競爭行為,亟待透過國內人才供給改善及積極國際化取得海外人才資源,雙軌齊下方能有效改善。



    業者也點出,相較於美、歐、日、韓和中國等祭出國家級半導體產業策略,台灣尚缺乏國家層級的半導體戰略來支持產業發展,各部會雖有專案計畫或研發、租稅等優惠政策,或在產創條例及國安法修正案方面加以補強,多數政策仍屬泛產業適用的共通性優惠措施。面對前所未見的國際新競局,已到了應採取積極政策來強化IC設計業中競爭力的關鍵時刻。




    陳俐妏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