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通膨壓力緩解中... 學者:升息循環延長 出口將雪上加霜

    2023-07-09 07:00 / 作者 徐筱嵐
    儘管通膨壓力趨緩,但面臨全球經濟疲軟,國內出口不振的情況下,學者憂心我國恐陷入經濟衰退,應擬定長期對策來因應。路透社
    主計總處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年增率為1.75%,23個月以來首度跌破2%,在通膨壓力逐漸緩解的情況下,我國經濟則面臨著出口連10黑的窘境,學者憂心,在全球升息循環持續延長的情況下,投資、消費需求難以提振,恐將繼續打擊出口,政府應備妥長期對策來因應後續的經濟衰退危機。

    6月CPI年增率1.75%,時隔23個月以來,首度跌破通膨警戒線,意味著通膨壓力將逐漸舒緩,物價漲幅可望縮小,有助內需消費;但相隔一天,財政部公布6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進出口創下近14年來最重跌勢,而11項主要出口貨類都呈現負成長,包括積體電路、電子零組件、基本金屬及其製品等年減幅2至3成不等。

    歐美中經濟復甦疲軟 升息遞延將反映在Q3出口

    我國出口已經連續10個月呈現負成長,甚至連續8個月呈現雙位數的衰退。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受訪時說,全球升息循環持續延長,目前美國聯準會(Fed)下半年應該至少會升息2次,歐洲央行也會繼續升息,加上中國大陸的經濟復甦沒有想像中強勁,在全球三大經濟體都不理想的情況下,導致消費、投資需求下降。

    從我國的處要出口國家來看,中國大陸與香港、美國及歐洲等都是重要的消費地區,在終端消費持續疲軟,勢必會使我國出口衰退擴大,即便美國目前的消費情況仍舊強勁,從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來看,即便有成長,成長率卻有下滑趨勢。

    再從另一項數據來看,吳大任指出,美國家庭卡債金額不斷攀升,現在已經來到1兆美元左右,看似美國的消費力道沒有往下掉,但意味著許多家庭動用到卡債,且信用卡的循環利率很高。觀察美國聯準會(Fed)的態度,下半年應該至少還會升息2次,再持續升息的情況下,卡債風險將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他認為,一旦美國家庭的消費能力下降,只能停止消費,甚或發生信用破產,引發金融性風險;運氣好一些,卡債風險沒有生,在借貸持續上揚的情況,意味著家庭消費力下降,無法維持高水準消費,對我國出口端是雪上加霜,勢必會反映在第三季的出口情況。

    Q4庫存去化近尾聲 景氣仍難呈現「V型反轉」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表示,外銷訂單連9黑、出口連10黑,再回顧過去國內只要進出口低迷,得仰賴內需之稱的年度,經濟成長率都不會太好看,畢竟我國經濟引擎是出口,民間消費難以拉抬GDP的成長。雖然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尚未出爐,但把數據拉長到去年觀察,若第二季也呈現負成長,可以說國內景氣符合衰退定義。

    邱達生說,觀察各項指標數據,儘管終端需求仍舊疲軟,但高科技產品到第四季的庫存去化已進入尾聲,加上相較去年基期較低,景氣不會呈現「V型反轉」,但第四季會有相對漂亮的數據,整體景氣並不會復甦。

    通膨看似不再威脅 仍潛藏物價上揚因子

    另外,吳大任也提到,去年俄烏戰爭爆發後,通膨情況嚴重,雖然6月的CPI年增率低於2%,但「還是年增、不是年減」,在薪資所得和家庭所得沒有成長,物價持續上揚的情況下,民眾感受自然很強烈,加上國內仍存在物價上揚因素,包括電價調整,即便廠商或店家短期內可以承受,最後還是會轉嫁給消費者。

    吳大任說,在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油價也跌至低點,國內的進口物價會持續下跌,下半年的CPI有機會持續維持在2%以下,不過,外界也別高興太早,通膨壓力舒緩,也會讓物價情勢逐步和緩,但對經濟影響最大的「絕對不是物價」,接下來,政府應備妥長期對策,而非短期的補貼,協助營運困難的企業與經濟弱勢家庭渡過難關。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