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央行理監事登場2-2】抑制房市升息有望? 學者:利率15年新高、不升仍是緊縮

    2024-06-10 07:50 / 作者 徐筱嵐
    央行總裁楊金龍立法院備詢。廖瑞祥攝
    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等紛紛宣布降息,全球緊盯美國聯準會(Fed)下週的利率決策會議結果,我國央行也將在下週舉行理監事會議,本次升不升息依舊是重點,只是升息的目的並非通膨,金融界推測若升息意在打房,但學者認為,目前國內利率已來到15年高點,「不升息即是緊縮」,也不認為央行必須要為抑制房市而升息。

    央行總裁楊金龍立法院備詢。廖瑞祥攝


    央行近來邀約房產業者跟銀行主管喝咖啡,引發各界關注,總裁楊金龍日前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朝野立委關切是否會推出第六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抑或是採取升息手段來因應,楊金龍表示,房價至今居高不下,且根據《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不得超過存款及金融債券發售總額的30%,以及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等三大數據至今仍是偏高。

    對於是否升息,楊金龍語帶玄機地說,「時常surprise也不好」,但對於房市相關的議題,則將於6月13日招開的理監事會議中,達成共識後決定。

    通膨可控、利率達高點 央行不急著有動作

    台經院:今年經濟上半年持續震盪 CPI重回2%恐牽動升息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表示,從瑞士央行開第一槍降息,加拿大央行和歐洲央行也跟進,接下來就是Fed的決策,只是我國央行的利率政策鮮少隨著國外起舞,今年3月升息,主要擔心進口物價和能源價格上揚,使得決策較為積極,而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又回到2%左右,但央行不會只看一個月的數據。

    吳孟道指出,總裁楊金龍先前提過,除非今年CPI漲幅都在3%以上,否則利率水準已經是15年的高點,意味著即使央行不動作,也相當於貨幣緊縮,或許有人會認為經濟已經有底氣,且房市過熱等問題,會需要央行出手抑制,但升息的目的是抑制通膨,選擇性信用管制才是打房的手段,央行無須在此時作出升息決策,理監事會議的決策「不動作機會比較大」。

    引房入市未果 升息與否成兩難抉擇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何世昌提供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綜合各項數據評估,我國央行今年的升息幅度大約是1碼,上半年、下半年各半碼,原本預期升息時間落在第2季,未料卻在3月宣布升息半碼,意外激發高資產族群對通膨帶來的預期性心裡,將資金投入房市,政府見台股走勢強勁,有意「引房入市」,只是熱錢太充沛,反而讓房市和股市雨露均霑。

    何世昌說,升息確實會提升房貸利率,對房市有抑制效果,然而國內的超額儲蓄過高,一旦升息,恐怕企業和民眾會把資金投入儲蓄,間接讓投資、消費趨於保守,反而對整體經濟帶來反效果,使得央行在「升息」與「不升息」間左右為難,恐怕得要審慎思考。

    升息若為房市...何不回頭檢視打房政策?

    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與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共同發布房市新學術指標「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徐筱嵐攝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也認為,央行選擇升息的機率不高,若是為了房市問題,應該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只是國內的購屋主力,多屬於高資產族群,直接以現金購屋都不是問題,有貸款需求多為受薪階級,或經濟條件較弱勢的民眾,「祭出管制措施究竟會影響到誰?」

    吳大任說,政府鎖定多屋族進行貸款成數、利率進行限制,但高資產族群所受的影響有限,即便有資金需求,只須將手中持有的房屋進行融資,就能規避選擇性信用管制,換句話說,央行即便再推管制措施,對房市的影響也是有限。

    他指出,現階段的政策思維,幾乎全面封鎖短期投資管道,卻影響供給的狀態,呈現「減少供給、增加需求」的情況,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卻造成極大的後座力,反倒該回頭檢視,先前推出的政策是否應該調整或修正,期待央行能夠承受住這股壓力。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