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遇職場性騷擾7成不敢求助!婦團喊修法補申訴漏洞

    2023-06-05 13:07 / 作者 歐芯萌
    勵馨基金會等婦團「台灣職場MeToo運動 讓性騷被害人不再沉默」聯合記者會,左起李雅君、吳姿瑩、王玥好、廖書雯、戴靖芸。廖瑞祥攝。廖瑞祥攝
    政壇、藝文界性騷擾連環爆,掀起「MeToo」風暴,昨最新進度,民進黨立委何志偉、前國民黨智庫研究員曾柏文都涉嫌性騷擾,讓大眾對於《人選之人—造浪者》台詞「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更有共鳴。勵馨基金會與多個婦女團體今(6/5)舉行聯合記者會,指出職場性騷擾防治漏洞多,有7、8成「黑數」不敢求助,呼籲政府立即啟動修法,完善申訴制度及流程。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指出,勞動部2017至2021年「工作場所就業平等調查」指出,遭受職場性騷擾的當事人,有7至8成選擇不申訴,成為了「沉默的黑數」。不申訴的原因包括:「擔心別人閒言閒語」(15.5%)、 「擔心失去工作」(13.5)、「擔心遭受二度傷害」(7.0%)、「不知申訴管道」(5.1%)、「擔心調離原工作」等占了超過4成。

    依據勵馨基金會2021進行的性別暴力問卷調查中,職場性騷擾有25%曾提出申訴;申訴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證據不足佔50%,其次是申訴單位反應消極佔37.87%。

    王玥好表示,由此可見受害者擔心職場上的權勢關係影響工作權益,職場性騷擾缺乏可信賴的申訴機制、具性平觀念的支持系統,和性別友善的職場環境,都是導致職場性騷擾層出不窮,甚至阻礙被害人求助的原因。

    婦女新知基金會法律部主任戴靖芸提到,這次性騷擾風暴,主要是社會文化把性騷擾、性侵害等性暴力行為,視為次等於政治目標、僅只是個人小事、或簡化為過度追求而已,造成被害人常被要求不要太嚴肅、不要開不起玩笑、要顧全大局等,甚至得盤算申訴後,對於職涯的負面影響。比如基層黨工被金主、樁腳性騷擾,或保險業務員被顧客過度追求、演藝人員被言語性騷擾等。

    戴靖芸強調,《性別工作平等法》還有一個非常大的漏洞,已經存在了20年之久,就是將調查責任歸於雇主,並未規定調查團隊需有專業人員,但當性騷加害人是雇主時,就會變成球員兼裁判;當加害人是客戶或合作夥伴等「非同一單位受雇者」,雇主也難以直接調查或懲處。她呼籲政府應該即刻啟動相關的修法。

    台灣防暴聯盟秘書長廖書雯表示,「性騷擾受害者為什麼沈默?」解決這個問題,是這個世代的使命責任,應消除性別暴力、長期不平等,以往被認為是小事,甚至譴責被害人要顧全大局,這樣的文化把被害人帶到無底深淵。真正人權,不是在政治版圖,而是在每個社區,每個人都尋求不被歧視的公平機會。

    「這個世代怎麼打破聲音?應該建立這樣的環境。」廖書雯說,在職場上,雇主級主管在日常,就應該對性騷擾明確表達「零容忍」的態度,建立良好公司文化,並建議各公司先檢視與確認組織的反性騷政策,認真對待每一位申訴者、提供暢通申訴的管道,也要即刻展開性平與法律訓練的内化。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秘書吳姿瑩提到,被害者難以對外求助有5大原因,包括羞恥與自責、加害者在過程中持續威脅恐嚇、知情者默不作聲、社會輿論冷嘲熱諷,以及求助管道的二度傷害。而勞動部的執法重點,只檢討雇主有無建立措施,不問調查結果如何進行、是否真能保障被害人權益,也不問最終對加害人的懲處是否有效,使得申訴過程淪為形式,無法真正保障被害人。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表示,職場性騷擾被害人的服務資源十分缺乏,在申訴過程中又會遇到種種不友善回應和忽視,時常使被害人陷入「失去工作」及「缺乏求助資源」的窘境。她呼籲衛福部、勞動部與企業雇主跨部門合作,促成雇主輔導及被害人服務的雙軌服務,從系統面做出改善。

    王玥好強調,應將職場性騷擾納入法源,由中央主管機關編列預算,委託相關專業團體協助雇主處理性騷擾申訴、調查並提供被害人服務;被害人若有需求也可向NGO求助,以即時獲得相關法律與社工資源。
    歐芯萌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