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更新】顧立雄6/06首度業務報告內容曝!強調不對稱戰力

    2024-06-04 18:12 / 作者 郭宏章
    應對中國宣佈對台「聯合利劍-2024A」軍演,台灣空軍F-16V(Block 20)2024.5.23掛載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執行空中戰鬥巡邏(CAP)任務。空軍司令部
    國防部長顧立雄5/20上任後,本週四(6/06)應邀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報告已送到立法院。報告指出共軍持續在台海周邊進行「灰色地帶行動」侵擾,並以海、空兵力聯合警巡,逾越中線、抵近24浬線給予我方軍事壓力,甚至劃設禁航區實施射擊演練,執行「聯合戰備警巡」進行軍事威懾。因此,為了因應敵情變化,國防部將強化聯合作戰能力、強化實戰化訓練,提升作戰韌性,並建構不對稱戰力。

    國防部報告中指出,共軍除了應對的灰色地帶侵擾,另於外艦經臺海自由航行、美公布對臺軍售、他國發表友臺言論或我國家政要出訪時,共軍則以海、空兵力聯合警巡,逾越中線、抵近24浬線給予我方軍事壓力,甚至劃設禁航區實施射擊演練,執行「聯合戰備警巡」進行軍事威懾。另共軍亦計畫性藉由海、空兵力遠海長航、火箭軍飛彈試射及兩棲部隊登陸演習等軍事行動,驗證對臺作戰能力。

    國防部公布2024.5.24空軍F-16V掛載AN/AAQ-33 「狙擊手」目標標定莢艙,應對中國「聯合利劍-2024A」軍演,監控中共殲-16殲擊機畫面,展現全天候監控鎖定目標能力。截自空軍影片


    國防部表示,面對共軍各類侵擾態樣,國軍持續整合情資,及早獲知敵情威脅,爭取早期預警,並結合三軍戰備偵巡任務,適切部署海、空偵蒐系統及在航機、艦,即時掌握當面敵海、空及火箭軍動態,亦持續強化各項戰備整備,積極應處共軍各種軍事威懾。另依共軍可能軍事行動,設計空中、海上及外(離)島各類想定狀況,納入各部隊戰備訓練項目,保持常態演練,以提升部隊應變能力。

    在三軍聯合作戰的強化方面,國防部報告指出,國軍在今年7月份「漢光40號演習」將對「整體防空」、「聯合截擊作戰」及「聯合國土防衛作戰」等防衛作戰進程實施實兵與部分實彈操演,強化聯合作戰能力。並且強化實戰化訓練,

    報告指出,4月下旬已完成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置重點於平戰轉換機制、去中心化指管及首次驗證接戰規定等,並將所獲結論納入7月實兵演練驗證課目規劃。

    漢光演習實兵演練預劃於7月22至26日,依「整體防空」、「聯合截擊作戰」及「聯合國土防衛作戰」等防衛作戰進程實施實兵與部分實彈操演。在整體防空作戰階段採三軍防空部隊與海、空兵力實兵對抗方式,來執行防空作戰任務,以提升聯合防護力量;聯合截擊作戰階段則統合海上、空中兵力、岸置火力與海巡等單位,於本島海、空域,遂行反封鎖護航及濱海打擊作戰操演;在聯合國土防衛作戰階段則由作戰區指揮並管制責任地境內各部隊,遂行近岸防禦、反掃雷破障、反登陸、反空(機)降作戰、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與城鄉守備實兵對抗演練,詳實驗證國軍各級部隊執行作戰計畫之能力。

    海軍海鋒大隊的雄風飛彈系統車組車隊,在海軍陸戰隊兵力護衛下進入機動部署發射陣地。國防部提供


    在實戰化訓練方面,各部隊以「駐、基地與聯戰演訓」貫穿年度訓練,並結合基地鑑測、作戰計畫演練、戰備巡弋、聯合情監偵、外島運補與灰色地帶應處等任務,於責任作戰地境或海、空域,實施戰術行軍、野戰宿營、戰場經營、海空聯合指管與接戰程序演練等實戰化訓練課目,以使官兵熟稔戰場環境,驗證幹部指參作業及狀況處置能力,強化防衛作戰戰力。

    國防部表示,同時依敵情威脅與敵可能行動設計演訓想定,結合戰力保存及防衛作戰場景,以驗證聯合作戰指揮程序、指參計畫作為及火力支援協調作業,俾提升作戰計畫執行能力及後勤支援能量。

    報告中另一項重點是「建構不對稱戰力」,報告指出。國軍針對中共「快速奪取臺灣,避免外力介入」之企圖,以「精準、機動、致命、分散、可存活性及具成本效益」之不對稱建軍目標進行兵力整建,在國防自主部分,籌建陸射劍二新型野戰防空系統、高效能艦艇、潛艦原型艦、各型無人機、雄昇及萬劍飛彈等裝備;在對美軍購部分,則籌購愛國者三型增程防空飛彈、海馬士精準火力打擊系統、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F16V(BLK70)新式戰機及空對面、對空、對海之遠距精準武器,另參照俄烏戰爭、以哈衝突所獲啟示,導入「無人化及人工智慧(AI)」,俾持續強化防衛作戰韌性。

    海軍2024.5.23出動銳鳶無人機,針對中國「聯合利劍-2024A」軍演所出動的艦艇進行遠距監控。截自海軍司令部影片


    為建立可恃防衛武力,國防部透過國防自主及對美軍購等方式,籌建聯合作戰所需武器裝備,113年度軍事投資預算獲賦1,255億元 (較112年增加285億元,成長29.4%),其中持續案計編列1,077億元,持續推動機艦國造等重大計畫;另新增案編列178億元,置重點於建構無人載具與強化分散式指管系統及防護能量,厚實國軍整體防衛作戰能力。

    另外,在台美軍事合作部分,報告列出去年美國政府宣布對我國提供的軍援,總額為4.8億美元,顯示美國對台灣軍援逐漸走上制度化。

    依據國防部報告指出,美國國會通過NDAA 2023授權美行政部門運用如「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 FMF)」、「總統提用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 PDA)」及「國際軍事教育與訓練(Internat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MET)」等方式,協助我國提升現代化防衛作戰能力。

    國防部進一步提出,此後,美國國會也繼續於2024年3月通過「綜合撥款法(Consolidated Appropriations Act)」,提供臺灣不少於3億美元FMF,復於4月「國安補充撥款法(Indo-Pacific Security Supplemental Appropriations Act)」,額外挹注包含臺灣在內等印太區域國家20億美元FMF;美國務院更在2025年會計年度預算內,首度指名編列1億美元FMF予我國,期能將援臺FMF制度化。此外,112年7月28日以PDA調撥美軍戰備庫存,無償提供我3.45億美元軍事裝備;另亦將我國IMET等級調升,使我得以較優惠價格,赴美執行軍事教育訓練。
    郭宏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