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賴清德赴立院國情報告恐淪「公審」 游盈隆憂:顛覆憲政價值

    2024-05-14 13:44 / 作者 林佳鋒
    賴清德就任後是否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引發各界關注。資料照,陳品佑攝
    準總統賴清德是否要赴立院進行國情報告,成為立院最火熱的話題,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今(5/14)指出,這樣的安排形同立法院將「公審賴清德總統」,就算是民進黨或賴總統本人,基於不明的理由,願接受這種屈辱的安排,有識之士也應群起反對,站出來大聲說NO。因為這將徹底顛覆當前憲政體制的基本理念、制度與價值。

    游盈隆在臉書指出,立法院最近是天天鬧翻天。昨天,舉行政黨協商,主要是研商「賴總統赴立院做國情報告」,至於讓民進黨頭痛的「花東快與環島高鐵特別條例」,延到後天討論。

    游盈隆認為,立法院此時此刻急於研議有關「總統赴立院報告」相關事宜,當然是在野黨有意給新總統一個下馬威。但,這也是台灣破天荒第一次,新總統很可能在近期受邀去國會做國情報告,牽涉整體憲政體制運作、政黨角力與憲政慣例的建立,值得一評。

    游盈隆說,2005年修憲,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三款「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這提供了一個法源,一個依據,提供總統與全體立法委員面對面的互動機會。有借鏡美國總統每年在聯邦參眾兩院發表國情咨文的意涵,立意甚佳。

    游盈隆認為,台灣目前雖然是類似法國的「半總統制」(Semi-presidentialism),但也是強調「權力分立與制衡」,體制上具「二元民主正當性」。但從近期國民黨立委如傅崐萁等人口中講起來,好像只有立法院才真正代表民意,這無疑是錯誤的理解與認知。如果根據這種錯誤的理解與認知問政,未來問題將層出不窮。

    針對昨天立法院協商,就總統赴立院做國情報告一事,游盈隆認為有三點必須釐清。第一,新總統有必要上任後,立刻去立法院做國情報告嗎?他認為,於情於理於法,都看不出有這種必要。第二,賴清德總統究竟何時去立院發表國情演說較適當?他的看法則是至少上任後三個月;之後,每年一次,大約四月發表國情咨文,比較妥當。

    最後,游盈隆指出,關於總統發表國情演說後,應否接受立委詢答?據報導,昨天韓國瑜院長裁示初步意見,由立院各黨團推派代表發言,每人6分鐘,發言人數依政黨比例,國民黨9人,民進黨9人,民眾黨2人,順序為民眾黨,國民黨,民進黨,光各黨代表發言時間加起來就兩小時,還沒加上回應時間。這樣的安排形同立法院將「公審賴清德總統」。

    游盈隆指出,就算是民進黨或賴總統本人,基於不明的理由,願接受這種屈辱的安排,有識之士也應群起反對,站出來大聲說NO。因為「公審」將徹底顛覆當前憲政體制的基本理念、制度與價值。同時,也絕非2005修憲的原意。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