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在全世界掀起熱潮後,出現各式各樣主題的短片,同時造就許多網路紅人。為了吸引點閱率,歷史也被拿來使用,不過碰到具爭議性的議題,就要謹慎處理了。
TikTok掀起「模仿受害者」風氣,不少青少年假裝遭納粹集中營殺害,或佯裝成家暴受害者。(圖片來源/擷取自Twitter)
日前,美國TikTok出現一股「模仿受害者」的風氣。一位名叫艾佛里(Avery)的女孩將臉塗成深色並穿上破爛的衣服,模仿一位被關進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奧斯威辛集中營的人物,運用背景音樂、文字及表情,顯示自己被關進毒氣室遭謀殺。
隨後這樣的影片形成趨勢,青少年集體運用「#Holocaust」等標籤來上傳短片,佯裝自己是納粹大屠殺的受害者。這種風氣引起極大的爭議,有人稱之為「創傷短片」,然而艾佛里稱只是對這段歷史很感興趣,認為必須分享這些故事以教育大眾,沒有想冒犯他人的意思。
不過即便出發點並非惡意,納粹風潮在TikTok如滾雪球般越來越盛行,甚至還出現相關主題歌曲,歌詞寫道「現在要去奧斯威辛集中營,這是我們的淋浴時間」,暗示集中營受害者都在被告知去洗澡後死於毒氣室。
這首歌被運用在大量影片,有人以電腦遊戲製作出希特勒造型的人物,或運用射擊遊戲的片段還原大屠殺現場,累積總觀看數超過650萬次。顯然已失控的風氣令反猶太主義組織提出抗議,認為TikTok成為傳播嘲笑迷因的主要媒介,最終TikTok花了八小時來下架所有此類影片。
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近日也在Twitter上發表聲明,指出這種趨勢很傷人,青少年不應以羞辱、攻擊的態度來對待這項議題,超出可忍受範圍,對受害者相當不敬。館方指出,讓歷史被正視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每個社群媒體都能隨意操作,他們期盼教育工作者能多教育學生,以正確且有意義的方式紀念這項歷史。
這類型的影片越來越風靡後,911事件也被拿來當作主題,青少年採用雙子星大樓背景,畫上被灼傷的妝容,甚至還原襲擊過程的電話錄音。
除此之外,也有人拍片假裝自己是家暴受害者,創下超過170萬的瀏覽量,同時引起網友論戰。該位學生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會拍攝這些影片是想讓家暴議題更受重視,不過有人認為她沒有相關經歷,無法對受害者感同身受,為何要以此操作;但也有家暴倖存者指出,這些影片並沒有讓不堪的回憶被觸發。
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認為這種趨勢相當傷人。(圖片來源/擷取自Twitter)
至於為何這類型的影片會蔚為風氣?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分校傳播學教授諾斯(Karen Kovacs North)在接受《INSIDER》採訪時指出,這些年輕人可能想成為「參與式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的一部分。
諾斯認為,現代人不願被動學習,想主動參與其中,而TikTok正好成為一項媒介。當他們的影片受到稱讚時,即便缺乏才華及品質,他們也能被鼓勵,成為獨一無二的個體,加上近來國際社會與政治議題也透過網路傳散,人們意識空前高漲,大家都渴望表態。
諾斯說,他相信多數影片並非出於惡意,不過社群媒體的風氣會歪斜至此,代表人們對歷史和局勢的認知不足,亦不了解其嚴重性,因此不夠敏感,才會以為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參考資料:BBC、INSIDER
911事件也成為拍片主流。(圖片來源/翻攝自Twitter)
更多太報報導
地表最堅強的女人:遭惡意潑酸毀容、左眼失明,她不妥協反而硬槓政府推動法案
全世界最醜?自拍照被家長拿來錄影「嚇」小孩,她向TikTok發聲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