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侵烏戰爭六個月 俄國超級大國形象瓦解

    2022-08-24 15:14 / 作者 陳家齊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六個月時間,這場戰爭顛覆了有關俄羅斯軍事和經濟的基本認知。



    當今年稍早美國警告戰爭即將爆發之時,華府和歐洲的官員和分析人士都認為,俄羅斯體量大得多,軍事裝備好得多,將很快碾壓烏克蘭軍隊。他們還認為,俄國總統普丁會發現自己受到國內經濟疲軟的束縛。




    圖片
    在基輔街頭展示的俄軍遭擊毀戰車。路透社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甚至警告國會,基輔可能在入侵發生後72小時之內失陷。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將把盧布變成「瓦礫」。另外,在克里姆林宮,普丁和他最親密的顧問們認為烏克蘭是一個分裂的國家,領導人無能,缺乏戰鬥意志。



    然而事實證明,這些預期是極其錯誤。



    這最終意味著什麼無從知曉,一如衝突結局難以確定。但顯而易見的是,普丁入侵烏克蘭的決定,並沒有像他所希望的那樣重申俄羅斯的全球軍事大國地位,而是引發了對俄羅斯常規武力的重新檢視。戰爭還促使北約組織(NATO)進一步擴大,原本中立的芬蘭和瑞典決定加入這個軍事聯盟。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戰略學教授歐布萊恩(Phillips O’Brien)表示,俄國在軍事力量上「不是美國的對手」,甚至比不上規模較小的北約軍隊。戰爭表明,它「無法像英國、法國或以色列人那樣展開複雜的行動,因此,在這些方面它甚至連二流軍事強國都算不上」。



    烏克蘭的基礎設施、鄉鎮和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大量軍人傷亡,而衝突已迫使數百萬人逃離烏克蘭。烏克蘭經濟目前處境艱難。



    不過,烏總統澤倫斯基崛起成為一位勇武的戰時領袖,能夠團結自己的國家,給俄軍造成巨大損失,迫使俄軍從首都基輔周邊撤退,到烏東重新集結。



    烏克蘭仍然能得到美國和歐洲先進武器供應,但尚未證明自己可以成功展開大規模反攻,而其盟友也發現自己面臨越來越大經濟壓力。



    經濟和制裁



    對俄羅斯經濟會崩潰的預測也落空,其國內生產毛額(GDP)在第二季下滑4%,算不上災難,而能源價格上漲支撐了預算收入。就在今年5月份,由於遭受全面國際制裁,俄羅斯財政部自己曾預測今年經濟將萎縮12%。



    雖然美國及其親密盟友實施了制裁,但許多國家,如中國、印度和中東國家都沒有制裁,而是繼續與莫斯科進行貿易。



    俄羅斯則揮舞起自己意外強大的經濟武器,削減了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儘管已經做準備以緩解俄羅斯進一步減供的影響,但從芬蘭到德國的官員,最近幾天都警告民眾要為苦日子做準備。



    比利時首相德克魯周一表示,未來「五到十個冬季將很艱難」。歐洲天然氣價格已升至夏季均值的15倍左右。



    軍事表現不佳



    在政府內部和外部,一些俄羅斯決策者和顧問表示,在2月24日普丁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之前,他們就深知軍隊的弱點,以及在烏克蘭會遭遇的挑戰。這就是為什麼如此多的人直到最後也不相信他會扣動扳機的原因。



    華府智庫CNA的俄羅斯研究主管克夫曼(Michael Kofman)表示,俄羅斯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是,只有戰爭打起來才變得清楚起來,軍方虛報人數,掩蓋對軍人的投入不足。



    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附近集結部隊準備入侵,對部隊規模的估計是基於所謂營級戰鬥群(BTG)的數量得出的。BTG是擁有自己的火砲、防空、後勤和大約50輛主力戰車和裝甲車的機動單位,通常有700-900名士兵。這意味著大約有15萬人的入侵部隊。



    克夫曼在最近與西點軍校現代戰爭研究所的播客中說,實際上平均每個BTG兵員只有600人或更少,總兵力可能只有9萬常規部隊。步兵裁員最多,「他們基本上是上了戰場,而車裡沒有人」。



    俄羅斯空軍和防空系統表現不佳,也引發了對設備本身品質,以及對俄羅斯飛行員和操作士兵訓練情況的質疑。



    隨著制裁阻礙進口,俄羅斯生產技術先進武器的能力可能會進一步受到侵蝕。對在烏克蘭戰場上繳獲或摧毀俄羅斯設備的研究發現,在27套俄羅斯關鍵武器系統中,發現了450個外國製造的零組件,這些系統包括無人機、飛彈和通信設備。



    這些零組件大部分是美國公司生產,其餘也主要來自支持烏克蘭的國家。雖然走私和間諜活動可以填補部分空缺,但「俄羅斯及其武裝部隊仍然非常容易受到多邊聯手的影響,使其難以得到這些零件,提高侵略烏克蘭的成本」,英國皇家三軍國防與安全研究所(RUSI)8月8日的報告稱。



    另外,烏克蘭部隊的積極性,創新能力,戰場上超越俄軍指揮官的智慧,以及迅速部署並不熟悉的北約標準武器,讓許多人倍感驚訝。一些分析人士,以及8月的一項民調中98%的烏克蘭人,現在相信他們可以贏得戰爭。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