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最美的木造驛站帶你來看 斗六石榴班文化棧特展邀民眾走讀歷史

2022-08-21 11:22 / 作者 黃奕慈

石榴車站有「最美的木造驛站」之稱,今年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藉由石榴車站的歷史建築、地理區位、鐵道文學及公民參與等層面,展現這座百年車站的過去與現在,並且透過文史導覽、車站速寫與文化講座等活動,帶領大家看見、聽見與認識不一樣的石榴車站。




圖片
石榴車站有「最美的木造驛站」之稱,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藉由石榴車站的歷史建築,帶領大家看見、聽見與認識不一樣的石榴車站。截自fb@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雲林縣文觀處臉書發布新聞表示,石榴車站在日治時期稱「石榴班驛」,在1908年曾經廢站,直到1940年代才重設信號站;戰後經過地方人士多次向政府陳情,最終在1950年再次開始載客,並由日本大阪關西工業學校建築科畢業,時任鐵路局工務處嘉義工務段助理工務員的陳三元先生,依原有辦公室擴充興建車站,正式營運。同時,由於軍方興修嘉義飛機場的原料需求,石榴班車站亦延長支線至大埔溪河岸,開採石碴,是為「石碴支線」。



隨著時代的變遷,石榴車站開採原料的功能逐步消失,乘車的人數也越來越少,從原先的三等站,變成簡易站,再到今日的無人招呼站。但有趣的是,車站在當地耆老口中與「石碴」密不可分,但在大概5、60歲的社區居民口中,車站卻成了「長大」的象徵,「長大」意味著可以搭著火車,到斗六讀國中、高中,或到嘉義遊玩,或到更遠的地方讀書工作;這來往斗六短短5分鐘的車程,是長大,也是鄉村面對離散的序章。


廣告 (請繼續閱讀本文)


石榴火車站離斗六城市只有5分鐘車程的小車站,火車站木構建築,辦公室、候車亭文物展示區詳細展出石碴線的鐵道歷史,民眾可隨時前往體驗在地精采故事。






黃奕慈 收藏文章太報 Google News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