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焦點選區觀察:新竹市篇】「最強母雞」自帶話題 林耕仁回守陸戰拚「一線生機」

    2022-10-17 11:40 / 作者 李英婷

    九合一選舉進入倒數階段,隨著藍綠白輪流猛攻互揭論文抄襲爭議,新竹市長選戰成為繼首都台北市「三腳督」之外,備受矚目的一級「激戰區」。加上國民黨籍台中市長盧秀燕日前同台民眾黨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後,該區又成為話題焦點,「藍白合」傳言甚囂塵上,重挫國民黨新竹市長候選人林耕仁的選情。



    不過,藍營迅速反擊,繼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為林耕仁拍攝宣傳影片後,新北市長侯友宜10月16日特地站台輔選,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甚至盧秀燕在合體高虹安後,15日親上火線釋疑,強調「我支持林耕仁無庸置疑」。「最強母雞們」集結,以行動號召「正藍軍」歸隊,要破除可能產生的「棄保」效應。地方人士直言,這場戰役詭譎,空戰引導民調走向,但陸戰可能催出投票率,因此未到最後一刻,孰勝孰敗難有定論。







    侯友宜站台「唯一支持」林耕仁,號召正藍軍歸隊。競辦提供




    林耕仁空戰火力弱 綠營幫倒忙被超車



    林耕仁是六連霸的資深市議員,基層實力不差,但形象屬傳統地方型政治人物,對中間、年輕票源開拓能力有限。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一開始就不想提名林耕仁,因林智堅光環影響,新竹市選戰會成為全國矚目戰區,林耕仁雖具地方實力,但跨區影響力、甚至全國知名度有限,黨內輔選系統評估林耕仁贏得機會不高。



    只是在兼任國民黨新竹市黨部主委的新竹市議長許修睿力挺,並用被黨中央強烈質疑,地方議員「關起門來自己玩」的民調讓林耕仁出線,加上黨中央花了好幾個月都找不到強將願意上陣、又擺不平地方,只好妥協同意提名林耕仁。



    國民黨輔選要角指出,黨中央對林耕仁不夠強的評價至今沒變,同意提名是顧及地方團結,加上高虹安決定投入選戰,黨內輔選系統設想是,林耕仁畢竟有藍營基本盤撐持,若形象清新的高虹安能分掉綠營部分年輕、中間選票,國民黨也不無「險勝」可能。只是未料及林智堅接連自爆,拖累沈慧虹選情暴跌,綠營大量流失的年輕、中間選票多被高虹安接收,才讓僅微弱領先的林耕仁,被高虹安一舉超車。



    地方人士指出,觀察《菱傳媒》最新民調,高虹安以37.38%領先沈慧虹29.68%、林耕仁25.08%,網路民調代表空戰結果,顯現林耕仁有需要加強的地方,空戰也會影響選戰,年輕人會受風向、網路影響,尤其東區即新竹科學園區一帶,人口占比最多、占一半人口、約20幾萬人,但多為外來人口,地方連結性不強,中間、年輕選民特別多,這是林耕仁要加強的方面。



    畢竟是地方選舉 投票率將成關鍵



    但該人士也認為,地方選舉最終比拚是「投票率」。陸戰、組織戰強的人,在投票率上會占優勢,因為有組織動員,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有組織動員能力,但高虹安比較沒有,因此即使在民調上面贏,但只要贏得差距不夠大,到時候投票時各黨支持者回歸投票後結果可能不似民調,畢竟「接電話是一回事,出門投票又是另一回事。」



    該人士接續指出,《菱傳媒》民調,雖然高虹安支持度領先,但在政黨支持度方面,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有20幾趴,但民眾黨只有10幾趴。國民黨一定會動員黃復興、小組長、婦女會、青工會,雖然這些組織的影響力愈來愈小,因為新竹近幾年外來人口增加,但是基本盤催出來的投票率還是會比靠空氣票來得有保障。所以林耕仁當務之急就是民調要拉近,民調拉近到5%以內還有機會一搏,但是差到10%以上就會危險。



    「也因此才會傳出棄保效應!」輔選要角表示,民調差距被拉開才會產生「棄保」,而棄保一定是棄第三名。以目前來看,差距在「關鍵點」,林耕仁支持度不能再掉,只要拉近到5%以內,就不會發生棄保效應。因此認為林耕仁就戰術而言,要用各種方法讓民調數字接近,支持者才會堅定支持。







    與有竹科淵源的新竹縣長楊文科聯合造勢,林耕仁只要搶得竹科「一塊」就有勝算。國民黨




    「最強母雞」集結 破除棄保效應



    林耕仁陣營日前出動韓國瑜出聲力挺、侯友宜公開站台、盧秀燕主動釋疑,甚至與和竹科有深厚淵源、有地方實力,也具連任優勢的新竹縣長楊文科聯合造勢,藍營「最強母雞」集結,強調「唯一支持」,要讓新竹市長選戰回歸最單純的「藍綠」對決,杜絕棄保發生的可能性。



    地方人士強調,林耕仁在地實力不錯,不管當初提名爭議或現在棄保風聲如何擾人,至少國民黨籍議長、議員都很支持,基本盤算守得住。在僅剩的時間內,只要把基本盤往後擴,東區等外來人口雖不能全拿,但只要能搶到「一塊」(一小部分),就能在搖擺不定的僵局中脫穎而出。




    李英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