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麵包師傅只是我用維持興趣的方法,顏料很貴,我需要用錢來買。」說林自賢是為興趣生活一點都不為過。「我曾經拿著畫筆,二十多個鐘頭, 一直畫一直畫⋯⋯」林自賢之於臉譜的關係,是這般緊密、這般恰然。
林自賢生活在傳統裡。自幼在家中廟堂長大,跟著將團出陣、跑廟會,這些經歷不但堆疊了他對台灣文化的喜愛,更建築了他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原為舉重選手的他,因為一場意外身受重傷,被迫中斷選手生涯。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回到自家將團幫忙,卻發現缺少組織及規劃,更糟的是,每次要出陣時沒有面師可以畫臉,在內部沒有面師以及外聘不到的情況下,林自賢決心改變。那年,他十七歲。
十七歲那年,無畏無懼的林自賢隻身南下嘉義拜師,為了親近陳金鑫師傅,他先假裝自己是顧客,再慢慢地透過每一次的對談向師傅透露他對於臉譜的喜愛。 「我為了拜託師傅教我,真的使出了渾身解數,跟橡皮糖一樣。」林自賢一心想專研繪製臉譜的技術,時常南北兩頭跑,知道師傅喜歡小酌,便會特地回去陪他喝兩杯。他笑著說:「其實等他喝茫的時候,我就會把我所有的疑問都拋出來問他,我就學到很多了。」他語氣間的一派輕鬆,卻是讓人更為他的努力動容,師傅也逐漸發覺林自賢的決心,會在畫臉時讓林自賢在旁邊看,「對於老一輩的師傅來說,讓人在旁邊看就代表著最高的信任了。」
林自賢跟著自己的理想亦步亦趨,不間斷的練習與學習,讓他在短短一年便足以獨當一面替人畫臉。
2016年艋舺青山祭,林自賢自繪臉譜過爐。(摘自林自賢臉書)
「其實我到現在還在學習,學著要怎麼下筆、怎麼上色才好看,我覺得我自己畫的也沒有很好,所以我只能一直學習下去。」林自賢精湛的技術、濃厚的熱情,讓他成為了許多將團的專屬面師,他卻不自滿,直到現在他還時常利用下班時間熬夜練習,他依舊帶著他十七歲那年的無畏懼要用畫筆傳遞台灣傳統文化的美與感動,「我從以前到現在都還是覺得臉譜很迷人,時間越長,越迷人,但其實只要找對方向,每個傳統藝術都有迷人的地方,我很開心我找對方向。」這二十幾年的執筆生涯對林自賢來說只是個開端。
由於北部面師文化較南部為薄弱,面師少將團多的情況,讓林自賢只要到大日子都會分身乏術,他最高紀錄一週曾畫上一百多張臉譜,一、兩天沒睡甚至都是常態,「無所謂累不累吧⋯⋯我畫的當下是真的很開心啊!」與臉譜,林自賢有著強大的連結,這股力量足以撐起疲憊的軀體,感化所有的不快,「在畫臉的那個當下,我才覺得我是林自賢。」
收起訪談時的笑容,林自賢專注畫臉。(攝影/楊翔名)
現在,林自賢帶著他的徒弟李智文四處征戰,師徒倆亦師亦友,「我有時候還真的要跟他學習,他比我還龜毛,功比我細。」林自賢說他在徒弟李智文的身上看到自己曾經的樣子——為臉譜拼命,因此格外疼惜李智文,師徒間的情誼光是從看著林自賢為李智文畫臉時清晰可見。除了疼惜,林自賢也對李智文相當嚴格,他解釋:「我的師承就是被畫的人要坐著,所以我們在畫的時候必須要站著蜷著身體,非常的累。他(李智文)之前就給我偷懶,坐著畫,我告訴他:『你要尊重自己的職業,你是一個面師,不是禮儀師。』」
每個精緻的臉譜,都出自面師的巧手。(攝影/楊翔名)
「每天工作十一、十二個小時,就算再累,但是如果有人請我去畫臉,我就會很開心的跑去幫他。」林自賢笑著瞇起雙眼、手舞足蹈,我問為什麼,「臉譜就是我生活當中最棒的調劑品。」
談及臉譜,林自賢開心地介紹得意之作。(攝影/楊翔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