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完萬聖節,十月底瀰漫了一股魔幻靈異的色彩,因為在西洋的觀念裡,萬聖夜是鬼怪最接近人間的時間。
但是別忘了,台灣人口密度占全球第二,在都市叢林生活的我們,最需要擔心的其實是「人」。
層出不窮的誘拐綁架案,隱藏在各個角落的霸凌,由愛生恨的情殺案件,無一不彰顯著人性的原罪,如果看膩了公式化的恐怖片,讓這四部電影告訴,比鬼更可怕的人性。
運用循環時空為題材的電影屢見不鮮,但碰上《驚聲尖叫》的兇殺懸疑元素,產製出了意料之外的新火花。
主人公崔爾不斷重複經歷被人謀殺的當天,難以掙脫同樣的死亡循環,想要打破無限輪迴的詛咒,就得記住所有的細節和每一次的死亡結局,抓出兇手。
裹著校園青春喜劇的糖衣,實則暗藏推理,這種反差,讓人完全沉浸其中,試圖拼湊這無限輪迴裡的詭譎真相。
「當你不斷地重複過某一天,就會開始看到真正的自己。」
每一次的死亡,都讓你更接近真相。
揉合種族問題於恐怖片的創舉相當成功,英文片名《Get Out》更是雙關了許多含意,是飽含白人至上的『滾出去』、也是提醒主角這裡不妙的『快走』。
綜觀全片,談的基本上都是「歧視」,無論是白人對黑人體能優勢的欣羨忌妒、或是主角與友人彼此互嘲「不想成為白人那樣的乖乖牌」、或是在白人警察出場時為主角捏一把冷汗的我們,其實都落入了歧視的窠臼裡。
導演喬登皮爾:「這個社會存在著許多黑人都知道的潛規則。 」
每一幀鏡頭、每一句台詞,仔細玩味都令人細思恐極,都能感受到導演巧妙地包裝社會裡的潛規則。
人格分裂一直是神祕的代言詞,更是眾多心理學家努力鑽研的課題之一。這樣的選材,對《分裂》來說,其實是個雙面刃,因為越未知,越讓人天馬行空的幻想,而幻想讓觀眾提前規劃和補充了想要看到的東西,如何超越這個內容,才是「分裂」需要正視的挑戰。
而詹姆斯·麥艾維的演技,再加上少女獻祭的設定,讓整部片的劇情相當流暢,強烈的影像與劇情張力讓人難以喘息,在驚悚恐怖的氛圍下,成就了經典的懸疑大作。
「你到底是誰?」
片中的心理治療師不斷地詢問主角,也問進了觀影者的心理,讓人反覆揣測,陷入無限的恐慌焦慮。
將受害者困在狹小空間的驚悚片題材並不新穎,但如何著墨劇情的深度、塑造角色動機與背景、都考驗著編劇和導演的功力。
《暫時停止呼吸》僅用了五位角色及室內場景就打造出狹隘陰森的窒息感。有別於以音效及恐怖畫面為賣點的主流,透過幾近無聲全暗的方式處理大部分的場景,卻更能襯托出密室逃生的刺激感。
而行竊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正反方轉移也是一大亮點,畢竟現實生活裡,本來就沒有清楚的好與壞。像這樣透過人性的塑造、氣氛的拿捏,也能打造出有深度的恐怖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