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今年9月為止,台灣共有69多萬名移工,其中社福移工人數達25萬3770人,並以印尼為主要來源,人數達19萬4254人,占76.5%。不過,近日因印尼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台灣多起境外移入皆來自印尼,指揮中心宣布暫停引進印尼移工入境2週,凸顯了防疫與長照兩難的困境。
來自印尼的ETTY,是家庭看護、記者,也是一位單親媽媽。(攝影/張佩雯)
我是來自印尼的ETTY,現在在台灣當家庭看護,已經在台灣工作8年。平日除了照顧90歲的阿嬤之外,也是印尼語媒體的記者、空中大學的學生,同時是個單親媽媽,在家鄉有個10歲大的男孩。
疫情不只改變了生活,移工在工作上也遇到新的挑戰。還記得疫情初期要幫阿嬤搶購口罩、酒精等物資,一排隊就是2、3個小時,我也常聽到有些移工的雇主甚至不給休假,深怕我們放假出去、接觸到同鄉會被傳染。
不過,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疫情也讓「歧視」被放大了。尤其在第32例印尼移工確診時,我連走在路上都會被以異樣眼光看待。還記得到台北車站大廳時,一位清潔人員指著我大罵:「妳身上有病毒!不准進來!」連在搭公車、捷運時,一坐下旁邊的人就迅速起身,寧願擠成一團也不敢靠近。
我心裡很難過,心想:「我們也不想生病,很認真保護自己的健康,這種想法不是大家都一樣嗎?」
開齋節在印尼就像是台灣的農曆春節一樣,是孩子會收到紅包、最期待的日子。原本計畫好5月開齋節要回印尼的我,雇主以「防疫」為由,勸我別回去,台灣政府也宣導移工儘量避免出境。
這段期間,我常回想起剛來台灣工作的前3個月,思念孩子、天天以淚洗面的日子。單親家庭在印尼是被歧視的,因此孩子2歲時,我毅然決定來台灣工作,希望能給他更好的生活。
每次越洋通話,孩子總問我:「5月開齋節會回來嗎?」好久以前我就答應他了,卻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返鄉的計畫。我把這份心情寫成短篇小說〈疫情下的承諾〉,獲得了今年的「移工文學獎」。
相較於印尼,台灣的疫情控制得非常好,聽到家鄉很多人失業,我很感謝能在台灣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還能把物資、錢寄回去幫助家人。在家鄉,也有許多人希望能來台灣工作,他們都說,與其在家鄉「餓死」,還不如冒著「病死」的風險,出去工作找機會。
目前在空中大學進修的我,積極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學習英文寫作及翻譯,藉由在印尼語媒體工作的機會,我努力把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英文版的防疫訊息,翻譯成印尼文,讓家鄉的人能了解台灣的做法,同時,也藉由臉書、LINE的平台分享給在台灣工作的同鄉們,讓大家能接收到最新資訊。
印尼有句諺語:「不認識的人,怎麼相愛?」我把心情寄託在寫作之中,希望透過文字讓不同族群更加相互理解,我的夢想是存夠錢回鄉開一個英文補習班,透過持續寫作,把想法傳遞給更多人。
更多太報報導
這輩子叫過4個人爸爸!計程車司機王國春扭轉人生、寫「小黃日記」道出人間甘苦
小時被欺負、一夕長大翻轉人生/香蕉王俊傑:爸爸放心,我會孝順媽媽兩倍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