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拳擊國手的我,10年前帶著一群住在三峽隆恩埔國宅的都市原住民青少年練拳擊。一開始只是發洩精力,後來大家說,可以組一個拳擊隊固定練習,還七嘴八舌地討論出「熱原」這個名字,意思是很「熱」血的「原」住民,「熱原拳擊隊」就這樣誕生了。
(圖片來源/陳哲宇)
我開始打拳擊是在國三那年。當時看到同學們都有目標、夢想,讓我開始很慌,我沒有專長、也沒有特別喜歡的事情,不知道要做什麼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同。同學找我加入「國術社」,進來之後開始練拳擊,就喜歡上這個運動。
一開始不敢讓媽媽知道,因為很多人刻板印象覺得,拳擊容易打到頭,就會變得「阿達阿達」。我卻愈練愈有興趣,有一天把獎盃拿回家放在桌上,媽媽才知道我在打拳擊,而且還打得不錯。
拳擊不是光打出去,還要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練習時一拳一拳地揮,除了手臂的力量,還會用上全身肌肉。比賽時,不只鬥力、還要鬥智,要預測對手的下一個動作才會贏。記得升大學那年,代表台灣到越南參加邀請賽,全場聽到的都是越南話在幫對手加油,反而讓我覺得很新鮮,打得更起勁,得到亞軍。
哲宇在練拳後與孩子們星光夜語(圖片來源/熱原拳擊隊臉書)
退伍之後,來到隆恩埔國宅工作當約僱人員,薪水還得自扣勞健保,只剩2萬出頭。當時看到很多孩子不愛上學,對未來沒有目標,很像國三的我。我想,既然那時拳擊接住了我,現在我想用拳擊來接住這些孩子。
隆恩埔國宅還有一位「大叔社工」楊佳賢,他對於都市原住民青少年的議題很有想法、投入很多心力,我們就開始用拳擊來帶這些青少年。
帶孩子打拳擊的過程中,讓我看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資質好、容易驕傲,就得讓他們輸一次,有的沒自信、常想放棄,就得鼓勵他們。我也會請孩子吃飯聊天,融入他們的生活,有時親子之間發生問題,爸媽還會來找我幫忙解決。
曾經有個孩子,拳擊打得非常好,在隊裡幾乎都沒有對手,常常覺得練習很無聊,某次練到一半他就跑出去。我追上他說:「你知道部落的頭目嗎?他比任何人都厲害,所以成為能帶領大家的人,我覺得你就是拳擊隊的頭目。」後來,他變得積極投入練習,還能帶學弟妹,真的就像頭目一樣。
熱原不只練拳擊,也融入孩子的生活。(圖片來源/陳哲宇)
從事隆恩埔國宅的社區工作,讓我體會到都市原住民的議題還是太少受到關注,這些家庭的父母親大多從事粗重勞力工作,薪水微薄、又很忙碌,很難兼顧孩子的教育。有時,原住民孩子在學校還會被霸凌、嘲笑,所以翹課、打架變成家常便飯。
我們跟孩子們說:「隨便揮出的拳頭是廉價的,我們的拳頭是是要保護自己愛的人,不是拿來傷害別人。」看到許多孩子因為拳擊而改變,有的畢業了還回來當實習教練,我想,這條路我會繼續走下去,一定要有人接起這群孩子。
一群熱血原住民組成的拳擊隊。(圖片來源/熱原拳擊隊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