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 Moon珈琲月,由兩個小女生Amanda和奕安聯手打造的微型咖啡館,7.5坪的空間裡呈現清新又Chic的現代格調,自門口踩著鑲嵌在地板上的Coffee Moon裝飾,十步內就能抵達吊著古銅色現代感燈飾的木質吧檯,「想要喝什麼?」闆娘們帶一點冷靜,絕不過分甜膩的語氣,可說是這間店的特有TONE調,就像她們在訪談說的:「我們的個性上都不是這麼『女生』,比較中性一點吧!」即便如此,兩位闆娘在粉絲頁PO出的每張照片,都還是有型又時尚,讓人不禁驚呼:這間店由內而外都「顏值爆棚」!
全然素淨的外帶咖啡杯上,印著全副武裝、帶點超現實感的太空人,手裡拿著外帶咖啡杯,彷彿說著「咖啡」是他在地球上唯一放不下的依戀。
奕安說,這LOGO算是店名珈琲月延伸與想像,「珈琲」兩個字讀音為ㄐㄧㄚㄅㄟˋ,是咖啡的古字,彷彿召喚出隱藏在咖啡裡的歷史與人文溫度。Amanda補充名字的由來說,某次跟一位咖啡前輩聊天,得知咖啡農的生活作息與工作會參照月亮的週期,因而有了「月」的靈感;對她而言,追本溯源咖啡原料的出產過程與種種不為人知的故事,煮咖啡時自然而然會注入更多感情!
「Coffee Moon珈琲月雖說是微型咖啡館,本質上是「咖啡外帶吧」的升級版!」Amanda說道,因為和奕安都曾在咖啡外帶吧工作過,第一次開店打算從最熟悉的方式開始,再做一些微調,好接近理想中的樣貌。
比起一般咖啡廳,此類微型咖啡館的營運和回收快一些,相對而言投入的成本也較低;奕安也提到,依過往的經驗,販售外帶咖啡為主的微型咖啡廳,店面位置的選擇極為重要;當初開店找點時,以靠近商圈或大型捷運站為首要考量,即使是坪數較小的空間,依然租金不斐。
現在的位置四周辦公大樓林立,鄰近四平街商圈,偶爾也有觀光客前來踩點;開幕至今一年,憑藉用心烹煮的咖啡和親民的價格,已和鄰近區域的客人培養出好默契,小小的店面總在早上的上班尖峰時刻和中午用餐時段塞滿了人,附近商家的老闆也會拎著自己的馬克杯來買杯冰拿鐵,也有一些「咖啡饕客」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坐在店內唯一的靠牆長凳,等一杯闆娘們的手沖咖啡。兩人也提到,為確保咖啡豆的品質和不斷實驗咖啡的味道,就算店內空間不大、人力也有限,也堅持置入一台烘豆機,騰出時間來烘豆。
8坪不到的空間裡,融合並落實了兩人對於微型咖啡廳的想像,笑說每分每寸都精打細算,不僅美觀舒適也要充滿機能性。(圖片來源/Coffee Moon珈琲月)
是什麼原因讓兩位年輕的闆娘一頭栽進咖啡的世界?大學念企管的Amanda,學生時代就有到咖啡廳打工的經驗,畢業後選擇進入外帶咖啡吧工作,期許未來能有一間自己的店,這樣的念頭並非因為「愛上咖啡」,而是一種創業的選擇。
在咖啡外帶吧工作兩年後,因偶然喝到一杯淺培的單品咖啡,才讓她有「這樣的咖啡我喜歡」的感覺;在那之前,只是「理性」地認為咖啡是多元且富有變化,值得花時間去研究,對她來說,開微型咖啡廳是一種創業的選擇,並非源自「浪漫情懷」的追求。她笑說,本來自己設定在25歲前要開兩間店,沒想到直到26歲才開了第一間店。
如果說Amanda代表著「理性」的一端,奕安似乎扮演了「感性」的另一端,大學念的是北藝大的舞蹈系,畢業後不打算當舞者,在澳洲打工度假時,不自覺地喜歡上墨爾本的咖啡文化,她發現,很多台灣人是把咖啡當作提神的飲料,澳洲人反倒是在很放鬆的狀態下享受咖啡。當地的咖啡廳數目眾多,宛如台北的手搖飲料店,每走幾步就有一家,讓她漸漸養成「喝咖啡」的習慣,經常到不同的咖啡廳,品嚐各式風味的咖啡,在心中埋下「做咖啡」的念頭,回台後的她進入咖啡外帶吧工作,積累三年的經歷後和Amanda一起開了這間店。
問她們喜歡哪一種咖啡?Amanda雖不說自己愛咖啡,卻有著「探究」咖啡的熱忱,知道如何判斷一杯咖啡的味道;奕安認為,迷人的咖啡種類有很多,很難說特別喜歡哪一種咖啡,但偏好淺培的單品咖啡。兩人卻對「咖啡」有著一致的看法:「咖啡就跟人一樣,有各自的性格,而且隨時隨地在改變!」不同產區的咖啡豆各有其特性,經過不一樣的處理方式、烘培程度會導致不同風味呈現;就算是一杯煮好的咖啡,隔一個小時,味道也會有所變化,不可能永遠都是同一個模樣,人也是如此。
Coffee Moon珈琲月的闆娘提示了「咖啡之於人類」的質變理論,繼續在她們的小宇宙裡,為地球上的人們烹煮一杯杯充滿各種可能性的美味咖啡,然而,不管哪一種咖啡,切記Take Away Only!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