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深度報導】圖書經銷商遭罰百萬背後 揭台灣出版業「弱勢對弱勢」悲歌

    2024-11-04 07:5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圖書經銷商遭公平會裁罰,背後是出版業越來越艱困的生存考驗。圖為示意圖,廖瑞祥攝。
    8家圖書經銷商日前因被認定違反《公平交易法》聯合行為,遭公平交易委員會裁罰共計百萬罰鍰。對於看似伸張正義的結果,出版業界卻出現不少抱屈聲浪,到底這樁從圖書免徵營業稅制度衍生而來的紛爭,為何最後會成為業界口中的「弱勢卻被處罰」?而背後同樣處於弱勢的獨立書店,甚至同在一條船上的出版社,又該如何尋找出路?

    10月的最後一週,出版產業罕見地躍上財經新聞版面。公平交易委員會於10月23日決議,聯合發行等8家圖書經銷商在圖書免徵營業稅新制上路後,聯合維持交易折扣,限制與下游通路交易條件,違反《公平交易法》禁止聯合行為的規定,並裁處其中4家廠商,聯合發行80萬元、大和書報圖書20萬元、楨彥及紅螞蟻圖書各10萬元。

    然而不少出版界人士對此直呼無奈,時報出版董事長趙政岷便表示,依法不能有聯合行為,「但他們也不算是巨獸或強勢」,8家加起來大概佔整體市場的2-3成,因為大型連鎖書店、網路書店大多直接跟出版社往來,經銷商主要面對小型書店,但台灣小型出版社、書店數量多,才看起來家數眾多。

    根據財政部統計,2023年時台灣登記為書籍、雜誌零售業的營利事業高達2088家。

    時報出版董事長趙政岷。資料照,陳品佑攝。


    趙政岷指出,公平會看合作的書店家數多,就認為他們在市場上的佔比高,這其實有問題,如此算法並不公平,其實像是「弱勢被懲罰」,而這件事情其實凸顯,出版業從上中下游都是弱勢者的集合,「而這些弱勢其實必須被整體照顧。」

    其實,這8家經銷商中的吳氏圖書已宣布在今年10月31日結束營業,其過去曾代理劉墉、羅蘭等暢銷作家作品,如今仍宣布因時代趨勢改變而畫下休止符。


    究竟這樁業內人士口中的「弱勢受難」事件為何會發生?其實背後可說是誤會一場。

    免稅制度提前上陣 重重誤會竟釀公平會開鍘

    2020年4月23日的世界閱讀日上,文化部宣布已與財政部達成共識,將透過修改「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讓圖書出版品在2021年年中免去5%營業稅,然而後來,免稅新制提早於2021年3月上路,為此出版公協會代文化部邀集上中下游,於1月19日在文化部南海路辦公室召開會議商討因應措施。

    中華民國出版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吳政鴻回憶,當初主要討論的就是收銀與帳務系統如何變更,以及如何跟各自的上下游告知此事,當時出版社決定各自寄發通知,而中盤的經銷商則認為大家一起通知就好,「有點像是用一個公版,由公協會統一對外發訊息,因為怕各自去的話會有差異,書店的解讀可能會不同。」

    中華民國出版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吳政鴻。資料照,陳品佑攝。


    會議結束後,業者開始陸續通知,但邊譜書店老闆廖英良以及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卻在該年2月發文,表示經銷商聯合通知圖書進價將由原價的7折改為735折,批評形同變相漲價,不過亦有其他出版人不同意,指出若合約是「稅外加」,也就是進價為「7折+5%」,便必須維持和原來加上稅時相同的折扣數,否則反而會讓上游收入減少。

    而文化部後來為此又再召開協調會,但會中無法獲得共識,新制則在照規劃3月上路,產業各便按照此運作。

    據了解,後來2023年時有不滿經銷商折扣的書店業者,找上公平會投訴。該業者最初其實是投訴經銷商給予小型、獨立書店的進貨價格,遠高於給予電商平台的價格,並未談及聯合行為,而公平會後來調查此事,意外調出經銷商2021年時的聯合通知,並在調查、約談各業者後,認為此事違反《公平交易法》聯合行為規定並開罰。

    圖書經銷商遭公平會裁罰時間軸。


    這當然與檢舉者抗議的折扣問題相去甚遠。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稅法部副總經理王敏惠分析,裁罰的重點是聯合行為,而非是漲價,稅款要幾折是買賣雙方的問題,「就像房租要不要含水電,都是商業條款」,但聯合行為只要有跡象就會有問題。她舉例,多年前超商咖啡曾經分散在一段期間內漲價,但後來也遭公平會裁罰,只要有跡象就可能遭罰。

    電商折扣戰擠壓生存空間 小型書店長期居弱勢

    這起陰錯陽差的開罰事件,背後其實反映出小型、獨立書店長期以來在出版產業中的弱勢地位,也是導火線之一。


    資深出版人羅玫玲便表示,這背後反映的其實是長期議價能力不均衡,可以看到面對進價折扣調整,並非所有通路端都反彈,深層理由就是台灣圖書產業長期對大、小通路給予的折扣差異過大,但像日本不管通路大小,進價一律維持78折,或美國出版集團Simon&Schuster的進貨價格一律公開,若特殊狀況才會有5-10%的差異,但台灣大通路長期以來進貨折扣遠優於小型書店,情況尤其在電商平台加入、開打折扣戰後更為惡化。

    2020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電商平台MOMO祭出全館超過8萬種圖書商品66折促銷,引起獨立書店全面抗議。而在去(2023)年3月8日,網路書店博客來則推出「三八女神節」活動,多檔暢銷書65折、66折促銷,儘管博客來表示是自行吸收價差,但因未事先知會出版社,更造成出版端也大串連抗議;電商售價比獨立書店進價還低的情況,已經多次引起出版界擔憂。

    不同通路間的進貨折扣不同,在出版業間過去數次引起爭論。圖為示意圖,廖瑞祥攝。


    羅玫玲認為,儘管後來在文化部介入協調後,折扣戰稍微放緩,但小型書店長期以來面臨沒被善待的感受,這是產業問題,必須予以重視,「而為什麼要在意小通路?因為文化產業講求多元性,小通路可以提供圖書詮釋的多樣性,更因為它們整體的營業額小,不到書市的1%,產業上中游的讓折對其利潤的影響有限。」

    廖英良接受《太報》採訪時也強調,其實不只是免稅5%如何分配問題,「是整個批價狀況該要調整」,儘管獨立書店的市佔率只有1%,但他認為獨立書店的市佔不是一開始就低,而是因為電商通路的折扣戰排擠,才導致惡性循環。

    事實上,文化部當初修訂辦法時訂有但書,免稅制度以5年為期,並可延長一次。小寫出版、小小書店負責人劉虹風便指出,就她所知其實很少出版社有因為免稅而做出退折,也就是降低賣給經銷商的價格,上游沒有調整,中盤自然也沒有空間,而關鍵就是因為這個5年期限,期滿後是否會延續仍是未知數,假若因此就調降折扣,之後要漲回來一定遭遇反彈,大家也只好先維持原先交易條件,呼籲應該將免稅制常態化。


    圖書免稅制度如今上路已經過3年半。資料照,廖瑞祥攝。


    免稅5年期限將屆 出版人喊話同業「先坐下來談」

    如今,免稅新制距離2021年3月已經過了大約3年半時間,此刻面臨紛擾,業內也認為正是更進一步檢討的契機。趙政岷便表示,當然希望政策延續,但希望這次更能提早至少1年、半年讓業界知道,「不要最後一刻才決定要不要」,而進一步來說,目前僅是以文化部辦法處理,未來更希望能夠法制化成為常態。

    羅玫玲則語重心長地表示,出版產業過去缺乏良好業內溝通機制,因為缺乏內部刊物和公協會的積極作為,導致長期以來缺乏平台交流產業內部訊息跟共識,而在此次風波後,她認為不管是文化部召集或產業內部自行發起,總之上中下游各環節應該聚集起來,討論各自在免稅後的情況如何、是否需要改善等細節。

    她也認為,公平會看待圖書產業的觀念脫離產業現實,圖書是能夠當帶路雞的行銷工具,同時面臨最大的數位衝擊,所以看待圖書產業不能只用自由經濟、保護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而產業端也要多跟公平會討論、交流;此外,台灣的小型經銷商已經陸續關門,小書店的交易條件又差,在極度艱困的情況下,同業間內部要多溝通解決,看能否達成更多共識。

    出版界人士呼籲,如今更需要產業界內部對話。資料照,廖瑞祥攝。


    對此,文化部則表示,有關本次公平會處分,文化部身為圖書出版產業主管機關,將持續與該會溝通協調,並說明圖書出版產業現況與困境、圖書免稅政策以及文化事業的特性等,盡力提供出版業者相關協助。

    據了解,今年不論實體、線上出版業者都明顯感受到買氣減弱、銷售額銳減,本已積弱的圖書產業更加受創,就連大型出版集團若無5%免稅,都將呈現虧損,面臨越趨嚴峻的情勢,近年來出版業界開始有集結之勢,但能否有效地扭轉劣勢,還需要公私部門之間更多努力。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