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杯底毋通飼金魚〉身世之謎 竟與白色恐怖有關

    2022-08-18 11:01 / 作者 張佩雯

    〈杯底毋通飼金魚〉被視爲台語歌謠的經典,傳唱70多年來,原本被認為詞曲皆由「台灣合唱之父」呂泉生創作,近年來卻又傳出作詞者另有其人,引發〈杯底毋通飼金魚〉身世之謎。



    8月17日,呂泉生老師的家屬發表聲明,對於收藏家潘啟明提出〈杯底毋通飼金魚〉之歌單文物,證明作詞者為陳大禹一事,呂家表示願將此曲之作詞版權歸還給陳大禹先生後人,並為其正名。




    圖片
    〈杯底毋通飼金魚〉被視爲台語歌謠的經典。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杯底毋通飼金魚〉於1949年4月19日首度在台北中山堂發表,由呂泉生作曲並親自演唱,歌詞內容寫道:「飲啦!杯底毋通飼金魚,好漢剖腹來相見」、「興到食酒免揀時,情投意合上歡喜」,呂泉生以勸人乾杯、飲盡杯中酒的台語俗諺為主題,隱喻希望在「二二八事件」之後,生活在台灣的人們能一同坐下來喝杯酒,化解仇恨及衝突,寓有族群融合的涵義。



    然而,當時台灣社會仍籠罩在一片肅殺與不安氣氛之中,對於呂泉生多年來未以「陳大禹」之名為〈杯底毋通飼金魚〉作詞者一事,呂泉生家屬表示:「以今日後見之明,實為時代之悲劇」。



    當時,陳大禹因其左翼立場不見容於1949年的台灣,甚至在「四六事件」爆發後被執政當局列入黑名單,因此,他才會在〈杯底毋通飼金魚〉首演前夕,悄然從基隆搭船,經香港返回中國。



    呂家表示,當時呂泉生在白色恐怖下,面臨是否會因與陳大禹的詞曲合作關係,陷入牢獄之災、性命之憂的處境。因此,在呂泉生有生之年,他們從未聽他提過「陳大禹」三字,但直到他晚年移居美國,仍對白色恐怖心存莫大之恐懼,「過去我們不明所以,而今終於瞭然」。



    因此,如今真相大白,呂泉生家屬聲明願意將〈杯底毋通飼金魚〉一曲之作詞版權歸還給陳大禹先生後人,並為其正名。聲明中並談到,會將呂家過去溢領的〈杯底毋通飼金魚〉歌詞版稅,詳細清查數額之後,全數歸還予陳大禹先生後人,同時,將委請出版社修改目前市售歌譜的作詞人。



    呂泉生家屬並在聲明最後提到,希望能「讓過往的歷史各得其所;但亦期望社會大眾能以同理之心,體諒呂泉生當年處境之不易,讓逝者獲得安寧」。




    張佩雯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