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黃子佼的學習四部曲
出道33年、得過10座金鐘獎的知名主持人黃子佼,是三金頒獎典禮認證的「零負評主持人」。今年49歲的他,不只是被資深音樂人陳樂融稱為「主持之王」,也是出過十多本書的作家、策展人,在音樂、文創、藝術跨領域涉獵甚深,甚至有能力在主持時,全程不用手卡、提詞,把橋段都牢牢記在腦海裡。
藝人接受他訪問,不用擔心冷場,因為什麼樣的話題黃子佼都接得上。這靠的是他平時深厚的閱讀涵養,數十年來每天讀報、一年看100多部電影,聽遍家中上萬張CD唱片的累積。
如何學的廣、用得多?黃子佼認為,第一件事,找到自己需要什麼,就開始日積月累地學。
「閒談力是不斷地從日常吸收多面向資訊,在未來某天一定會派上用場,也讓你更有底氣,」黃子佼說,當你對議題的了解比一般人多,那怕是主持、或是交朋友聊天,說話都會更有分量,因為「說話的厚度可以撐起一個人的高度。」
「有了豐富、雜食的情報資料庫之外,在對談時,適時拉出與主題不相關的話題,反而可以創造聽眾意外的驚喜,更讓聊天的另一方卸下心防。」黃子佼說,採訪藝人,聊來聊去不脫作品、唱片、戲劇,所以在訪談過程中,他會適度插入美食、藝術、植物、動物等等,讓氛圍不流於宣傳。
例如前一陣子,歌手辛曉琪宣布辦演唱會的記者會上,席間除了近況、演唱會的亮點,突然間黃子佼開了一個話題,是疫情期間在家裡做什麼事,意外展開兩人對蜥蜴、壁虎的閒談,讓話題更生動一點、也讓巨星的狀態放鬆一點。這就是有備而來,以應不時之需。
雖然現在信手拈來都是哏,但學生時期的黃子佼,並不是認真念書的好學生。他自承課本中的各種公式、化學週期表,凡是覺得未來用不到的,他寧可失分也不想背誦。一直到畢業於世新五專廣電科(現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後,進了社會,才發現要當好主持人,需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比較不會流於尬聊。」因此開始了多方面閱讀的「終身學習之路」。
論閱讀,黃子佼的老派,展現在20年來的訂報習慣,從早年的9大報,到現在的3大報,「一杯咖啡的時間就看完了。」
洗碗的時間,他拿來聽新聞。為了立場的平衡,還會刻意轉台多聽。從地方新聞到產業經濟、股票到棒球、花博到文創,包山包海,都是他的涉獵範圍。
黃子佼從不自我設限。例如,當他滑Google的新聞推薦,有時上半部資訊跟演藝圈相關,下半部突然跳到汽車業,雖然不一定看得懂,黃子佼還是會強迫自己點進去看。「我認為資訊焦慮不是問題,而是要均衡攝取。能夠多方涉獵不同的新聞、資訊,就可以緩解一些面對未知的擔憂,」他說。
不想做一個跟著腳本走的主持人,黃子佼透過雜誌、書,累積各式各樣雜食的資料庫。他說,一開始雖然是強迫自己閱讀與本業無關的內容,有些頗艱澀、難以消化,但有些人物奮鬥故事,相對直白、生活化。一則報導就足以了解一個品牌的奮鬥過程、或一位精采人物的人生轉彎。
「這些在我改腳本時,提供了很大的後盾。」像是電商的產業知識,也許在娛樂圈不會聊到,但當他接到中國天貓的雙十一晚會主持,就派上了用場,可以消化為台詞,更知道企業的經營議題是什麼。
第二件事,黃子佼強調要善用零碎時間,建立知識資料庫。
「我的工作一天要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還要管理大大小小的行程。在工作與工作間,若有半小時、一小時的空檔,我就會穿插去看附近的展覽。」黃子佼對於自己要學的新東西,平時就善用手機、社群軟體和信箱,管理相關資訊。
比如,在手機相簿中,有「待看展覽資料夾」、「待去咖啡廳」、「唱片行」等場所;在whatsApp中,黃子佼建一個只有自己的對話框,作為個人的代辦清單,備註等一下要做的事。至於電子信箱,則用來管理「漏掉的哏」。每次他工作結束後,如果發現有什麼漏掉、或可以更好的哏,就會寄信給自己,當作下一次工作的靈感。
第三件事,牽涉到對學習的態度。黃子佼認為,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很會了,永遠都還有更深厚的知識可學。
5歲開始踏入聽流行音樂的世界,至今已經創作近百首歌詞的黃子佼,過去不但主持大大小小音樂節目,還創辦《PLAY》雜誌、出版《佼頭牌音樂大補帖》等音樂工具書,已是華語樂壇公認的指標性人物。
沒想到,這兩年因著疫情,他把被迫休息的時間,拿來蒐集黑膠唱片,上網、實際去跳蚤市場尋寶,四處訪查的過程才發現,自己很多對流行音樂史的認知是錯誤的。許多以為是原唱者的歌,還有他人演唱的更久遠版本。同時他發現,除了台灣眾所皆知的音樂大師陳致遠、李宗盛,還有陳和平、邱芳德等更資深的前輩。
「最讓我激動的,是在蒐集過程裡,我又學到了一些音樂知識⋯⋯,得到很多全新的養分!」黃子佼很慶幸自己在疫情間,沒有賴在家中追劇,而是出去走走,針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更深挖掘。「一旦你願意深耕,一定會有回報,一定會有新的成長。」
第四件事,是不怕嘗試沒接觸過的領域。2019年,黃子佼飼養18年的愛犬元氣過世後,他開始嘗試當「綠手指」,為了打造自己的陽台小花園,展開嶄新的學習之路。
從不同植物所需要的日照時間、澆水量,到怎麼組盆、回收空瓶變花器,黃子佼在與大自然的相處過程中,療癒身心、培養美感。
從買書研究,到趁著工作空檔、旅遊時,全台四處走訪店家,黃子佼說,年近半百,走入新的知識領域,一切格外新奇。他走訪台北的多肉植物店、桃園的仙人掌農場、台中熟稔積水鳳梨的店家、跟花東鑽研蕨類的店家。前陣子,因為喜歡鹿角蕨,他還特地到台南地區的偏遠店面朝聖。
「這樣的學習充滿樂趣,也比你永遠都去同樣一家店、買一樣的植物更有廣度、厚度。」黃子佼進一步說。他很享受這段學習之路,全台灣有數百種蕨類,愈學愈覺得不夠。但他不因此喪氣,反倒發現這個世界比原來想得更遼闊。
「透過這些吸收、探索、學習的循環,讓自己不要停下來,也就比較不會停在原地自怨自艾,」黃子佼說。
「你就是你自己的總編輯,決定你這份報紙要怎麼編!」黃子佼提醒,在數位資訊流通的年代,滑一小時的手機、社群軟體,和讀一小時的書的含金量無法相比。
「這個世代最需要學習的就是過濾資訊的能力,在每一次打開電腦、滑手機、看電視的時候,保持均衡攝取資訊的『自我意識』,當你A看多了,是不是也能主動攝取W、主動看點C……。」黃子佼談到,許多網路資訊很聳動、很會行銷,讓你情不自禁想要點來看,但應該要保持自我意識,主動選擇資訊,而不是被資訊選擇。因為只有你知道什麼對自己有價值,「你永遠是有選擇權的,因為遙控器在你手上。對資訊不挑食,開放性地涉獵,量體大了之後,才能篩選出對你有用的。」
黃子佼有感而發,想要跨領域學習、組織自己的學習地圖,必須要有意識的「主控」,讓這些學習回應到生活中與人分享,就更多元而精采,「永遠不要覺得夠了,這個世界很大!」
作者:賴若函/圖片來源:卓杜信、黃子佼Facebook /文章出處:Cheers快樂工作人
本文獲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