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太想聊日本】AI生成圖片氾濫以假亂真 日媒查9萬張圖揭動漫「軟實力」受害

    2024-06-09 08:30 / 作者 陳毅龍
    在圖片共享網站civitai搜尋Pikachu(皮卡丘)能找到許多疑似AI生成的圖片(右圖,翻攝civitai),這些AI生成圖片與原版官方圖片(左圖,美聯社)有許多相似特徵。
    AI(人工智慧)無疑是近年最火紅的話題之一,但它同時也衍生出一些問題,例如網路上出現一系列美國前總統川普坐牢的AI生成圖片等。如今這股風潮也吹入了動畫界,《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透過AI仿造現有動畫的圖片,正在被人無數創造著。儘管各國正在推進著作權的規範,但由於使用者的濫用,代表日本軟實力的動畫已開始遭侵蝕了,包括《寶可夢》、《海賊王》,甚至是近期的《鬼滅之刃》與《SPY×FAMILY間諜家家酒》等。



    根據報導,大量成的動畫圖片,正被人發佈在AI圖片共享網站上,而這些網站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瀏覽。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生成圖片,並發佈它們。在多個網站上輸入13部於全球家喻戶曉的動畫主要角色的名字後,便會找到逾9萬張圖片。

    《日本經濟新聞》透過專家的協助,完整調查了約9萬張圖片後,從中抽取出2500張與原作動畫圖片有著多處相似特徵的圖片,並進行詳細分析。

    結果發現,涉嫌侵害著作權的圖片,除了經典人氣動畫外,甚至還涉及多部於近期動畫化的作品。

    魯夫的臉接蜘蛛人的身體 瑪利歐與川普站在一起

    1、《寶可夢》皮卡丘 超過1200張圖片

    截至2019年,《精靈寶可夢系列》累積智慧財產權(IP)收入達921億美元(約2兆台幣),位居全球首位。相似於主要角色「皮卡丘」的圖片,《日本經濟新聞》便找到了逾1200張。

    《日本經濟新聞》將《精靈寶可夢系列》官網上的皮卡丘圖片拿來與上述的比對,並檢查了是否有相似特徵。

    皮卡丘是一種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生物,並具有許多獨特的特徵。當中發現有些圖像有可能會損壞《精靈寶可夢系列》的品牌,例如即使臉是一樣的,但身體卻被以不同的生物生成的皮卡丘,又或者被添加安排拿著槍的皮卡丘等。

    2、與「瑪利歐」本尊激似的AI圖片

    除了皮卡丘之外,關於另一個知名動畫與遊戲角色瑪利歐(左圖,美聯社),也能在civitai找到許多疑似AI生成的圖片(右圖,翻攝civitai)


    由任天堂動畫化的人氣遊戲「超級瑪利歐」的主角瑪利歐,則有約470張。除了再現瑪利歐特有跳躍姿勢的圖片外,還有瑪利歐與疑似川普的人物站在一起的圖片。另外,也發現精細度高到絲毫不遜於原始圖片的AI圖片。

    3、《海賊王》魯夫臉、蜘蛛人身

    就連《海賊王》的主角魯夫,在civitai上面也能找到頭是魯夫身體卻是蜘蛛人的圖片(左)。美聯社、翻攝civitai


    《日本經濟新聞》發現,有的圖片是《海賊王》的主角魯夫,被與美國人氣作品角色「蝙蝠俠」、「蜘蛛人」等角色合成在一起的圖片。臉雖然是魯夫,但身體與服裝卻不一樣。

    4、就連最近的動畫也疑似遭侵害

    除了本來就膾炙人口的作品外,就連《鬼滅之刃》與《SPY×FAMILY間諜家家酒》等近年動畫化的作品,也被人用AI生成類似圖片。

    插圖風格多元,從動漫風格到真人風格應有盡有。使用者還可以依喜好的場景來創作背景,例如城市、房間內或戶外,並自由地改變這些動畫角色的臉部表情和姿勢。有些風格與原作非常相似,乍看之下與官方沒有什麼區別。

    還有不少酷似女性角色的生成圖片,顯示除了主角之外,權利侵害在其他角色身上也很普遍。

    生成與發佈的流程



    報導指出,生成AI會透過讀取龐大的數據來學習特徵,之後生成所需的內容。

    在共享生成AI圖片的網站中,能夠輸入「指令」、生成圖片,最後發佈他們,這成為了一套公式。如果只是在個人電腦上製作並自娛的話,那沒什麼問題,但在共享網站上發佈與既存作品非常相似的內容的話,恐會構成著作權侵害。

    9成的指令都有角色名字

    《日本經濟新聞》在分析的約2500張圖片的指令後,發現約9成都記載了角色的名字。當中也包含動畫作品名稱的案例,這表明了使用者是帶有意圖去生成相似圖片。

    針對《日本經濟新聞》透過調查所抽選出的圖片,熟悉智慧財產權的三村小松法律事務所的律師田邊幸太郎表示,「當中可能混雜了許多侵犯著作權的圖片。如果指令中加入角色名字的話,則更容易會被認定為侵權」。

    在判斷著作權侵害上,日本以特徵表現是否相似的「類似性」,以及是否以既存作品為參考的「依據性」來作為基準。雖然透過生成AI圖片所導致的著作權侵害的案例,在日本國內尚未出現,但由於能在短時間內大量生成,與過往相比處理這些問題的難度將變得更難。

    報導指出,今年2月中國廣州的網路法院,認定了AI生成酷似《超人力霸王》的圖片構成著作權侵害,這彰顯了日本的內容正被他人作為目標的事實。

    動畫AI圖片氾濫的原因,乃因為這些動畫是在未經著作權者許可的情況下,被人透過機器學習的。根據日本動畫協會的「動畫產業報告2023」,全球動畫發行市場價值近3兆日圓(約6208億台幣)。對於動畫產業來說,技術進步神速的生成AI正成為1種威脅。

    生成AI時代的「新盜版」?

    《日本經濟新聞》在本次的調查中,分析了3家圖片共享網站的發佈圖片,分別是civitai、pixai.art、seaart.ai。在電氣通信大學的1項調查中,截至4月civitai每月訪問量約為2320萬,pixai.art則擁有超過800萬用戶。

    《日本經濟新聞》在civitai中,找到了超過1600張的相似圖片。電氣通信大學教授渡邊惠理子,長年實施有關網路上的盜版內容調查,她指出「被刊載於盜版網站的內容,是有可能被利用來給生成AI學習的。與迄今為止的盜版套路(非法複製原作)不同,它還可以依使用者的喜好隨意排列,成為「盜版生成AI」。

    渡邊惠理子認為,「大部分生成與共享這些圖片的網站,他們不會公開他們用作『學習教材』的插圖數據。他們有可能未經許可就將大量作品用於學習,簡直就像是一種「黑箱」狀態」。

    2022年為「圖片生成AI元年」,StableDiffusion、Midjourney等服務紛紛登場,在這之後,無視著作權的圖片相繼誕生。目前每月確認的圖像超過200張。根據電氣通信大學的調查,這些網站的伺服器都位於日本境外。

    關於相似圖片的發佈現狀與未來的應對,《日本經濟新聞》的採訪團隊採訪了這3家網站。civitai回覆,「civitai重視智慧財產權。根據美國法律,我們將實施必要措施,如刪除侵害的內容,以及禁止反覆侵害著作權的帳號」。不過,pixai.art 與seaart.ai 則未回應。

    各國對於生成AI與著作權的對應

    各國對於快速發展的生成AI的規範,正變得越來越嚴格。今年5月,歐盟(EU)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關於AI開發與使用的規範法律。要求提供生成AI的企業擔保透明性,如明示圖片是由AI製造等。

    在美國,有一條被稱「合理使用」的規則,只要滿足目的、性質等要件的話,就不構成版權侵權。如果新服務產生爭議的話,法院將決定該服務是否合法。近年來,也能看到有AI開發公司遭起訴的案例。

    在日本,文化廳於2024年3月彙整了意見,認為AI未經授權使用文章、圖片等可能構成著作權侵權,之後收到了超過2萬件來自業界團體與個人的公眾評論,針對未經許可的學習他們正感到擔憂。

    不只生成圖片 AI生成影片悄悄拉開序幕

    現在不只是圖片,AI更往影像伸出了觸角了。2024年 OpenAI 和 Google 相繼宣布推出高效能影片生成AI。雖然高畫質影片是一項從根本上,顛覆既有內容生成方式的革新,但它也更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於著作權恐遭侵害的擔憂。

    熟悉生成AI動向的數字好萊塢大學(Digital Hollywood University)教授橋本大也預測,「一旦生成AI被民主化,我們將進入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創作動畫的時代,數以千萬的新類型創作者將會誕生」。他表示,為了保護日本動畫的版權,「開發1種使用AI來檢測侵害著作權圖片的技術,這也許是個不錯的主意」。

    陳毅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