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日本職棒,有兩位同樣來自沖繩,值得關注的年輕投手。一位,是歐力士隊的宮城大彌,截至撰稿當下(4月30日)為止,他目前四場出賽都繳出優質先發,防禦率低到只有1.26。而說到防禦率,另一位選手西武隊後援投手的平良海馬更是不在話下,頻頻飆出近160公里火球的他,本季已經登板14場,防禦率還是完美的「0」。
由於我個人過去曾旅居沖繩,自然特別會注意沖繩出身的年輕好手。恰巧的是,宮城大彌、平良海馬這兩位年輕新秀,他們當初在高中夏天的最後一場正式比賽,我都有現場見證到。而那兩場比賽,也讓身為台灣球迷的我,對日本的棒球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說了是「最後一場」,那麼眼尖的人或許已經察覺了。是的,這兩場比賽,其實都是他們在單淘汰制的賽事中落敗,無緣取得沖繩地區冠軍,踏上夢想舞台「甲子園」的比賽。出身自棒球名校興南高中的宮城大彌,在一、二年級時,都幫助球隊進軍甲子園。可是在高三的比賽,儘管他力撐超過200球,最終仍因為失分過多,在延長賽中,以8比7敗給了沖繩尚學,青春的夏天就此止步。
不過相較起來,宮城起碼還嚐過甲子園滋味,最後一次也是拼到決賽才落敗。另一位來自八重山商工的平良選手,則是在2017初戰碰到首里高中時,雖然也發揮了豪速球本色,飆出沖繩當年最快的151公里,但最終還是以0比1落敗。青春最後的夏季之旅,早在第一天就草草結束。
棒球有趣的地方,在於有時比賽的勝敗是一回事,而球員的表現好壞又是另一回事。宮城、平良雖然輸球,承擔敗戰責任,可仍不影響球探對他們的高評價,如今也在職業殿堂發光發熱。同時,作為同齡球員一階的他們,卻還是在比賽中戰敗,甚至對手也不是什麼棒球名校,並不像某些動漫作品中描述的一樣,球隊光靠著一張王牌就能橫掃高中比賽,更側面反映出日本棒球根基深厚,競爭激烈的事實。
日本棒球水準高過台灣,這是球迷間的常識。不過大家一般看到的,是國際賽台灣打不過日本,或者台灣的選手在旅日表現不順等等現象。其實,若是再觀察社會的整體棒球風氣,更是兩國差距懸殊的地方。即使在喊棒球衰退,棒球仍是日本的國民運動,到處都很容易碰到在傳接球的人,也到處都能找得到能打球的地方。不只大一點的公園常看到有人傳接球,像是在人口不到五千,便利商店兩家,連個高中都沒有的伊江島,都有一座有千人座席的棒球場。甚至是沒有居民,完全以觀光據點存在的瀨長島,也有一個分割成四個場地的簡易球場。
而且雖然只是學生賽事,但場邊的觀眾依然踴躍,即使初賽也有好幾千人,決賽更是擠滿了那霸球場,連售票口都出現排隊人潮。特別決賽才一打完,報社就不到數分鐘就緊急印出號外,在球場周圍發放,通知球迷今年是誰代表地方進軍了甲子園,更凸顯了民眾的關注度。
扎根至深的棒球風氣,自然反映在日本的棒球水準上。老實說,球迷們看到職棒層級的比賽中,台灣球員老是比不過日本隊,雖然也是頗為失望,但菁英層球員而言,或許已經是雙方差距最小的一部份了。拿高中棒球來說,這幾年無論是國際賽U18,還是台灣科班龍頭與甲子園明星隊的邀請賽,雙方都算是打得有來有往,甚至先前提過的宮城大彌,都在U18面對台灣時吞下過敗投。可見得光只比菁英階層,雙方的差距還在一定範圍之內。
但日本棒球的強大,不只在於他們訓練出一批優秀的職棒選手,更是在扣掉這些頂尖球員以外,仍找得出好幾批實力達到一定水準的球員。好比先前提過的首里高中,他們雖然過去有著輝煌歷史,但近年是頂多贏個一、兩場就淘汰的隊伍,講直接點就是「弱校」。然而即使如此,首里高陣中卻還是擁有均速超過130的主戰投手,而且也能在進攻上,突破平良媲美職業水準的快速球。而像這種職棒球探都看上的王牌,卻遭到普通校狙擊落敗的例子,其實所在多有。
相對而言,台灣近年雖仿效日本甲子園,舉辦不區分科班與否的「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但就目前來看,科班與非科班的差距仍然深如峽谷。非科班隊有個均速120以上的投手就算是難得,而與科班碰頭的賽事別說要贏,光是能力保不被打垮而被提前結束,就足以成為大新聞。2013年開辦的黑豹旗在六屆後,到2018年才出現台南高工擊敗華德工家,成為首支大會認證「社團擊敗科班」的隊伍。但一般社團碰上科班的比賽,往往還是一面倒居多。
造成這樣差距的主因,並不是非科班的棒球社團球員不願意認真練球,使得水準不足。相反的,即使知道未來不可能靠打球混飯吃,還是願意努力打球的年輕學子很多,但這些年輕人首先要面對的難題,往往並不是強大的科班對手,而是整個妨礙他們認真打球的外在壓力。
本來,台灣的教育風氣,就不太願意鼓勵學生們去對課業以外的事情認真,而棒球雖然號稱是「國球」,其實又屬處境特別艱難的一個項目。在「影響課業」這個大義名分面前,很多學校社團都容易被校方盯上,認為這些學生應該要「唸書才是本分」、「好好用功,等以後考上好大學,再來玩這些東西」。有時甚至別說練球打比賽,連成立個社團都會受到百般阻撓。如2014年,內湖高中就曾在媒體上透露,校方是禁止成立棒球社團的。2015年高雄高工參賽時,也表示學校其實不支持棒球社成立,所以過去幾年都是「地下社團」,直到學生們奔走四年,才總算成立球隊。
這些案例並不罕見,反而正因為黑豹旗帶來的曝光度,才使得這樣的問題終於被搬到檯面上討論。過往懷抱打球熱情的年輕球員,卻因為校方的干預而無法順利圓夢,早已屢見不鮮。而即使成立了棒球隊,如何好好練球也是個問題,大部分的校園都沒有足夠寬廣的場地能練就算了,一些公園、戶外草皮等等,也常常立有「禁止從事棒壘球運動」的牌子,光是傳接球都有可能遭到檢舉驅離,最後導致許多棒球社團,只能去搶少少的河濱公園之類場地。更別提學生課業繁重,傍晚放學之後,還得到補習班報到的不在少數,嚴重壓縮練習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下,對球技的成長自然有限,倒不如說跨過了一堆障礙,還能在球場上堅持住,甚至打出一點精彩表現的學子們,絕對是值得令人喝采的。
如六搶一、東京奧運順利開打,除非台灣隊伍取得前所未有的佳績,否則檢討台灣棒球到底哪裡不如日韓等國外的聲浪,肯定是會再度上演。但也只能說,勝敗兵家常事,說起來反而容易。而真正深入社會內化的風氣,才是真正不容易察覺,卻又無比重要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