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 08:43
我國碳費制度日前出爐,但卻缺乏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致於有「碳洩漏」風險,經濟部今(23)日在書面報告表示,原則上支持我國推動CBAM,但須審慎進行,建議可先啟動對高碳洩漏風險進口產品實施類似碳關稅的評估作業,在符合WTO規範及我國產業利益前提之下,設計一種有別於歐盟CBAM而適合台灣的制度。
2024-10-09 17:42
台灣碳費價格終於塵埃落定,正式將進入「排碳有價」時代。但是,一套費率制度卻有「兩種解讀」,產業界認為比鄰近日、韓高,不利國內產業國際競爭,環團則認為費率折價後比茶葉蛋還低,將寵壞排碳巨嬰,淨零難達成。究竟,延宕已久的我國碳費是否真的比鄰國高?「減碳成果」是否能達成?
2024-05-27 07:40
2023年底,永慶房產集團發布2024年趨勢前瞻報告指出,雖然升息循環已到末升段,但國內缺工問題仍在,工資上漲加上碳費開徵,恐推升「綠色通膨」,導致營建成本增加,也就是說,通膨壓力依舊,房價當然難有下修空間。
2024-02-26 16:16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週一(2/26)發表報告指出,歐盟計畫碳排放量高的進口商品課徵關稅,不可能大幅減少碳排放,只會傷害發展中國家。
2024-02-22 23:59
臨,中央銀行指出,國際間實施碳定價機制,面臨整體碳減量不足、碳定價各國差異大且碳權交易透明度低等3大挑戰,恐難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並提醒若企業過度使用碳權抵換,反而不利減碳。
2023-12-13 11:01
今年COP 28釋出再生能源提升3倍、節能提升2倍,而台灣碳權交易所將在12月22進行首批碳權交易。碳權和碳稅已是企業迫在眉睫的議題,福華電子董事長洪奇昌表示,碳權應是「一籃子碳權」包括:自然碳權、綠電等技術碳權、多元投入等概念,大型企業不能只購買綠電,更須與其他國家在碳權建立雙邊合作。
2023-09-30 08:51
歐盟針對進口產品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自10月1日起進入實施前2年過渡期。該機制初期只適用水泥、鋼鐵等產業,待2026年上路後,欲進入歐盟市場的外國產品若超過歐盟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必須額外繳交「碳關稅」。
2023-08-16 14:09
為邁向淨零排放,不少企業會購買碳權抵換,但近日傳出知名驗證機構Verra驗證的碳權有造假疑慮。KPMG安侯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莊植寧表示,建議交易平台及參與碳交易的企業增加對碳權交易國際實務及法律議題的認識,以避開交易風險。
2023-08-02 17:18
為了調解體溫,人體會透過排汗調控溫度,不過有一群手汗、腋下多汗者患者因排汗異常造成生活困擾,沒想到進行國家認可的「胸腔交感神經阻斷手術」後,反而造成身體更劇烈爆汗。飽受困擾的20多名患者今(8/2)日上午集結衛福部門前抗議,提出禁止ETS手汗手術等5大訴求。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