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隆
2023年大直建地鄰宅塌陷、工地吊臂掉落砸中捷運列車等震驚全國的工安意外頻傳…今年開春以來,台灣食安事件更是連環爆…不論是營建或餐飲業的問題癥結,學者都會點出一個環節「缺工」,這代表缺工不只是一個產業的人力不足的問題,而是正在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一名職場前輩怒責新進後輩「我還是菜鳥時,哪有像你們這樣,主官還在也敢下班?」,這名後輩不發一語,時間到了收拾好東西準時打卡下班。很多人把「缺工」部分原因怪罪在「年輕人不工作」,但是,年輕人不是不工作,而是不同世代,工作價值認知不一樣。
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統計,102年統測衛生與護理類考生有3820人,今年僅剩2083人創新低,台灣未來可能沒有護理師,看起來已經不像是危言聳聽;不只是護理師,很多台灣民生消費產業在疫情後至今,也出現長期明顯的缺工,業者都在喊政府要重視解決缺工問題,不然會演變成重大的「國安危機」?
步入超高齡、少子化時代的台灣,勞動力缺口是各行各業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應對缺口,專家認為要先了解產業裡勞工的痛點是什麼,重視「人」(員工)在勞動職場上遇到的問題,才能改善「人」的缺口。
相較其他國家,我國的女性勞參率偏低,尤其是30歲以後一路往下滑,是台灣的女性不想工作,還是在環境中有各種有形或隱形的牆,阻斷了她們的就業機會?
人口結構的改變 台灣社會人口的老人化及少子化,使勞動市場「退多進少」,導致產業缺工,政府除了要鼓勵生育,提高出生率外,如何鼓勵中老年人口重返就業市場也是關鍵。
家庭主婦、高齡者、移工是全球各國因應缺工潮的補充人力的三大重點方向。 很多產業缺工就會希望鬆綁移工政策,但也有很多企業導入AI及自動化浪潮,解決缺工難題,《太報》的「台灣缺工調查研究」深入分析民眾的看法,是否該鬆綁移工政策?民眾關注自動化及AI對工作的幫助或影響是什麼?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