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律師洩密遭查辦層出不窮 辯、檢3方開會界定辯護權

    2024-08-29 15:18 / 作者 呂志明
    全國律師聯合會、最高檢察署、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共同舉辦「偵查階段辯護權之定位與範圍」研討會。最高檢察署提供
    最近律師因為洩密遭查辦的案件層出不窮,然而在刑事案件被告的訴訟防禦權中,辯護權又是最重要的關鍵,雖然在公開審理的審判階段已有相對完整規範,但偵查階段因涉及偵查秘密與偵查效能等考量,對於辯護權的範圍與限制,卻無法完全比照審判階段,因此在事務上,應如何界定偵查階辯護權,以釐清律師正當行使訴訟防禦權與洩密罪的界線,全國律師聯合會、最高檢察署、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共同舉辦「偵查階段辯護權之定位與範圍」研討會,希望能從實務、學理形成共識,作為日後共同遵循的依據。

    這次研討會由律師、檢察官及學者就實務、學理等多面向深入交流。最高檢察署提供


    這場研討會邀請律師林俊宏、薛煒育,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劉仕國、曾揚嶺、檢察官王文成、陳玟瑾,台中地檢署檢察官戴旻諺等人,分別從辯方及檢方觀點提出報告,並邀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院長王皇玉、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院長陳鋕雄、講師王緯華,從學理與外國法制面向進行與談。此外,特邀請法務部長鄭銘謙擔任開幕致詞貴賓,會議則由全國律師聯合會理事長尤美女、最高檢察署檢察總長邢泰釗共同主持。

    檢察官陳玟瑾統計,2024年1月1日至8月2日,律師涉及洩密有25件、發起發起/參與組織罪有19件、洗錢罪18件、加重詐欺取財罪2件、非法利用個資罪2件,藏匿人犯罪 1 件。律師涉案4成聲押,其中6成禁見」、「今年1到8月底,律師涉及刑案而移送律師懲戒已經將近30件」。另外,主任檢察官曾揚嶺統計,自2020年至2023年間,律師因刑事犯罪受懲戒有23件,其中洩密8件中僅3件停職6個月以上,其餘5件分別停職2到4月及警告」。

    對此,台大法律學院院長王皇玉指出:「辯護人應該是與法官及檢察官一樣法治國體制下的『獨立司法機關』」、「將偵查內容洩漏給第三人之現象與事件,應從律師倫理風紀的角度予以檢討、糾正,始能回應律師界目前正面臨之難題。」

    陽明交大科技法律學院院長陳鋕雄表示:「憲法解釋肯定偵查不公開,對於保全證據、證人及避免危害他人之價值」、「律師之資訊揭露限於執行職務之必要範圍」、「律師對當事人之告知義務,不包括文件之交付。」

    律師林俊宏認為,「辯護人必須進一步核實偵查程序中所得知之證據,才可能真正掌握案情進行辯護,故應以憲法所保障的實質有效辯護誡命為優位思考,只要是依法令、為維護公共利益或為被告合法
    權益,不應過度限制辯護人履行職責的空間。」

    薛煒育律師則簡介全律會擬具的「辯護人辦理偵查中案件資訊揭露指引」草案,認為:「偵查中資訊並非全部一旦揭露即有涉及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之虞,辯護人為被告辯護時,為確保被告之權益,或有揭露部份偵查中所獲悉資訊之實務需求。」

    偵辦鄭鴻威等律師洩密案的北檢檢察官王文成認為:「防止洩密最治本之方式,即修正刑事訴訟法第 33 條之 1,將『攝影』方式去除,並限制『抄錄』之內容不得攜出法庭」、「偵查中被告一旦遭羈押禁見,一律就其與辯護人會面過程錄音錄影,有使用需求時,由檢察官聲請法院同意後調閱之。」主任檢察官劉仕國說:「檢察官偵辦律師洩密案是不讓少數不肖律師破壞整體律師聲譽。」

    檢察官戴旻諺建議:「偵查中羈押審查程序得『重製』、『攝影』已成為辯護人洩密案類型中的主要原因,宜重新檢討。若不修法,亦可透過添加浮水印於卷證上,增加洩漏偵查秘密的阻力」、「同時注意辯護人保密義務與民法報告義務的衝突在將來實務的發展」。

    法務部長鄭銘謙。最高檢察署提供


    法務部長鄭銘謙表示,「偵查中辯護權涉及偵查不公開問題,檢察官辦案時也遇到偵查中辯護權被律師不當使用的問題,所以探討偵查不公開與偵查中辯護權的界線與內容非常重要,希望檢、辯、學深入探討,能提供實務一個更好的遵循參考。」

    全國律師聯合會理事長尤美女。最高檢察署提供


    全國律師聯合會理事長尤美女說:「全律會提出『辯護人辦理偵查中案件資訊揭露指引』,希望廣博諏議,聽取各方意見,制定共同遵守原則」

    檢察總長邢泰釗在會中致辭。最高檢察署提供


    檢察總長邢泰釗則指出,「律師有無涉及教唆偽證,重點在於有無進行虛偽陳述。至於洩密罪是否成立,關鍵在於有無違背職務侵害法益與妨害司法追訴,這是基本紅線。灰色地帶則有賴案例檢討形成共識,基本上利益誘惑愈大,道德危機愈高,這是所有法律人應該引以為戒。」

    這次研討會由律師、檢察官及學者就實務、學理等多面向深入交流,提供極具價值的經驗分享與論述觀點,而研討會意義在於提供一個對話平台,藉由相互激盪,釐清偵查階段辯護權行使的正當範圍與內涵,逐漸形成共識,作為日後共同遵循的依據。
    呂志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