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併校卡關2-1】就差校名要搞定!中山歧視鏈恐成未爆彈 高大教師嘆:怕是最後一搏

    2023-03-13 07:00 / 作者 吳尚軒

    隨著產業發展、高教競爭走入下一階段,前段大學無不想方設法尋覓新資源,而在土地空間上,合校不失為一大管道,也能抒解大學過多的問題,然而,為什麼那麼多整合案一停就是20年?近期中山大學、高雄大學合併案,正是台灣高教整合漫漫長路的縮影。




    「併校還是病校?中山意見大蒐集」。前陣子,中山大學的校園內貼起這樣一張海報,針對的議題是,是否同意中山大學跟高雄大學合併。學生陸續寫下看法後,有些內容卻不太好聽:「高大什麼破店」、「現在是在演《黑金》?」、「猴子夠多了」。



    座落於柴山旁、緊鄰西子灣的中山大學,每到落日時分總是吸引鄰近居民、遊客坐在岸邊欣賞黃昏景色;驅車沿著校內山路往上,左手邊是緊鄰海灘的海洋科學院,右手是磚紅色的學生宿舍、文學院,再往上過不久,就可以開始見到柴山上的台灣彌猴在樹叢間、道路上出沒,「猴子大學」是這所學校的另一個暱稱,彌猴進入宿舍翻箱倒櫃、跟學生搶食的影片,不時也在網路上瘋傳。




    圖片
    中山大學多年來苦於校地不足問題,數度傳出與他校合併消息。翻攝中山大學官網




    最近除了猴子以外,中山大學又因另一件事情躍上媒體版面。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在今年(2023)2月中對全校師生發出公開信,表示中山與高大主管去年底因緣際會又論及合校事宜,中山也來文重啟合校對談,強調台灣高教發展仍以大校為主,加上少子女化來臨,「兩校實有必要重啟合校對談機制。」



    公開信發出後不久,一名網友在Dcard高雄大學版貼出「中山來函回覆兩校合校」的公文,讓兩校重啟合併一事正式曝光。




    圖片
    中山大學、高雄大學兩校比一比。太報製表




    兩校主管互為校長 高大被併20年前已注定



    事實上,兩校合併可說是一談就是20年。



    創立於2000年的高雄大學,從創校之初就跟中山大學連結頗深。先是高大首任校長王仁宏延攬當時在高雄師範大學任教的張宗仁協助創設應用化學系,張宗仁後來一路在高大晉升任至學術副校長,之後在2002年通過遴選擔任中山校長,當時喊出的政見之一便是推動合併;2004年高大校長出缺,原在中山大學擔任教務長的黃英忠參與遴選勝出,過程中同樣主張推動合併。



    一所才成立4年的大學,就想要跟人合併,聽來實在匪夷所思。



    一位不願具名的高大資深教授告訴《太報》記者,當時高雄大學是最年輕、排名最後的國立大學,加上彼時執政的陳水扁政府,是朝小野大的局勢,包含教育等經費都遭到在野黨立委大砍,吊車尾的高大難以分配到足夠預算,因此建校之初的各項建設、工程都遭到延宕,「如果能併到中字輩的學校,就可以一口氣提升上去。」



    至於夾身山海的中山大學,儘管帳面上校地面積為70多公頃,扣除山地後僅有約20公頃可供使用,只比不遠處的駁二文創園區大上一些,2005年便曾舉辦公聽會尋覓新地,當時出席主管便直言:「西子灣校地在實質上供給不足。」因此,中山若能與擁有82公頃校地的高雄大學合併,可說是一大利多。



    不過,兩校當時對合併動作不算積極,高大校內出現自主發展的呼聲,中山對於土地取得也另有想法,雙邊各有盤算,結果是不了了之。



    20年過去,兩邊陸陸續續洽談,期間也各有「緋聞」,高大曾傳出與高雄第一科大討論合併,中山則屢傳欲與高雄醫學大學整合,甚至一度傳出欲和台大合併,如今兜兜轉轉,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拚合併願棄校名 教師急:再錯過恐沒機會



    最近期且最具體的一次,是高大2019年校務會議通過同意合併。從高大創校之初就任職的教師談到,其實歷年校長早已談好細節,包括教職員生如何銜接、畢業證書怎麼寫等,只是最後仍卡在校名未有共識而暫緩。中山大學始終堅持合併後要以「國立中山大學」為名,高大創校元老則基於情感,希望保留高雄校名。



    為了不讓合併案再度胎死腹中,這次高大已準備有所讓步。今年314日,高大將召開臨時校務會議,討論的重點就是放在是否同意以中山大學為名的前提下,進一步洽談併校事宜。這名教師語帶急迫地表示,校內應該要凝聚出共識了,「這次再沒有,以後大概就是真的沒有了;高等教育是大者恆大,到時候我們的的資源恐怕會被邊緣化。」




    圖片
    中山大學、高雄大學合併談了20年還是沒成。太報製表




    他的擔憂或許不是沒有道理。事實上,在少子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去年開學時不僅私立大學招生情況堪憂,就連公立大學都有25個科系招生人數赫然腰斬,包含嘉義大學、台東大學、台南大學及高雄大學都有受到衝擊,「假若學生人數未來繼續減少,這些科系恐怕都要面臨減班、整併的威脅。」這名教師說。



    而近年屢受中央政府垂青的中山,對於土地的需求更是有增無減。在衛福部放寬公費醫學生名額後,中山先成功爭取學士後醫學系,而後在行政院為扶植產業提出「重點領域學院」計畫時,中山更獲准成立半導體學院、國際金融學院,是國內唯一擁有2所重點領域學院的大學,加上各項教育政策利多釋出,中山大學學生數終於在今年突破萬人,不過與被稱做「中字輩」的中央、中正、中興大學相比,仍是規模最小者。




    圖片
    高雄大學校地寬廣,但因建校年齡輕、規模較小,資源遠不及老校、大校。翻攝高雄大學官網




    原來中山已取得國防部軍備局位在仁武的營區,並在2022年風光啟動動土儀式,然而工程中卻挖掘出大量陶片,文史團體推估可能有平埔族部落遺址,呼籲依《文資法》暫緩施工,讓中山擴建校園一事又蒙上陰影。



    不過,相較於這次高大的積極,對於合併案重啟,中山可說是冷處理。對外僅回應,高大26日來函,希望提供幾年前對合校議題評估之決議,中山已於13日回覆,合校以存續合併為前提,合併後以「國立中山大學」為名,依《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內容辦理。



    戰校言論掀風波 學生各自委曲、心結待解



    中山校內也出現反對聲浪,雖然「併校還是病校」的海報很快就遭撤下,類似的言論並未從網路上消失。匿名社群網站Dcard上,更有學生將兩校的入學分數羅列,直稱高大分數最高的系,才勉強能搆上中山,「我們是電機,他們是店機欸。」




    圖片
    中山校園內出現「併校還是病校」海報,掀起戰校風波。讀者提供




    匿名的言論如此,中山大學學生會更在222日於臉書貼文,反對在未聽取學生意見情況下併校,並指出在與中山高層會談後,學校承諾,「國立中山大學校名不變,尋求共好,沒有要拉下去平均」。



    這則貼文後來引來高大學生抗議,學生會後來再度發文澄清,表示不是想跟他校比較,是擔憂資訊不夠透明。



    「從數據來看,不難想見學生為什麼反彈。」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高華在2019年時,就曾對校內學生進行調查,他先請學生從010分對學校評分,0分代表墊底大學,10分代表頂尖大學,最後中山平均得分是7.16分,高雄大學平均則為4.71分。



    葉高華同時調查學生對合併案的態度,交叉分析後發現,認為中山、高大分差越大者,越不支持合併:認為兩校差距大於4分者,有將近5成非常不支持,認為雙方相差1分以內的學生,僅有5.9%持強烈反對意見。



    「所以最有關的還是心中的歧視鏈。」葉高華接受《太報》記者訪問時說明,他也將其他結果交叉分析,發現學生對合併議題是否瞭解、從什麼管道入學、科系跟高大是否有重疊,並不影響支持或反對合併,對學校的評價是最有解釋力的因素,「同理,今天如果中山要跟台大併,台大學生也會反彈。」



    葉高華認為,校方期望透過合併方式擴大規模、爭取經費以利提升排名,但學生想的是學位、校名的含金量,但中山實際上是處在尷尬位置,他語帶無奈表示,「有些人覺得中山含金量比很多學校高,但也有另一群人認為:你們只是中字輩學校。」



    高大學生則是趕在校務會議召開之前,6日晚間已聚集高大學生會、學生議會、學生評議會代表,開過聯席會議。會中正反雙方一度呈現五五波僵持,學生會議長鍾昌豫直言,「有些人覺得我們都願意捨棄校名,還這樣被嫌,何必忍受屈辱?」有些更人擔心,如果中山對校名就這麼強硬,未來在討論其他合併事項時,高大恐怕也會趨於下風。



    「但我認為,不該沒有討論就抹煞可能性。」鍾昌豫目前就讀法律系三年級,他指出,儘管中山在校名上有所堅持,但在教師員額等資源的分配,高大其實還有討論空間,尤其像法學院的教師員額已經滿載,合併後或許會有更大空間,學生也可以借此機會爭取蓋性別友善宿舍等改革。因此,當晚在經過討論後,學生代表支持「可以先談談看」的比例,升高成78成。



    網路上流竄的歧視言論呢?「其實可能沒想像中那麼多。」鍾昌豫說,匿名社群的特性就會把惡意意見放大,他認為撇除這些極端內容,大部分中山學生應該認為無所謂,「不過多少仍會影響高大學生。」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