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全國高中、國中及國小的教師,大約為19.6萬人,其中代理教師的人數就有3萬人出頭,佔整體比例將近6分之1。顯然已經很難再說,這些人只是替代性人力,反倒是校園裡的主力之一;尤其所謂代理教師並非能力不足,比如由全國教師會主辦的SUPER教師獎,2020年便由當時擔任國中代理教師的陳盈利奪下。
過去,代理教師除了一年一聘之外,大多更只有10個月的聘期,也就是說,暑假的2個月沒有薪水、沒有勞健保,直到去年(2022)底立法院通過提案,全國自今年(2023)8月起須給予代理教師完整聘期、12個月薪資,才終於告別了2個月空窗期。但這只是第一步,對全國代理教師工會理事長黃湘仙來說,要爭取的還遠不僅如此。
代理教師的另一個憂愁就是年資無法累計,目前全國除了台北市、金門縣以外,大多縣市在敘薪時,都不採計代理教師過去的年資,也就是說,假若今天一名教師在某校代理了3年,之後因故轉到另一校時,一切都要從0開始,從最低的敘薪標準重新計算。
這個問題,不僅監察委員、立法委員都表達關切,如今也將進入《憲法》層級討論。
曾在新北市華僑高中、石碇高中各擔任1年代理教師的張凱翔,在2017年時錄取中和高中的代理教師,當時他繳交過去2年的證明,希望能按照年資以第22級275薪點敘薪,但中和高中以新北市規定計算,仍僅能以第24級245薪點敘薪。
對此張凱翔提出申訴、行政訴訟都遭駁回後,於是在2019年提釋憲申請,主張目前《教師待遇條例》未將代理教師納入,違反《憲法》保障之平等原則、人民工作權等,幾經往返補件後,憲法法庭於今年1月正式受理。黃湘仙期待表示,這確實是突破的一個途徑。
待遇拉平之外,代理教師工會的另一項訴求,則是希望讓現場「半路出家」的代課老師們,有機會拿到教師證。
過去教師甄試若無合格者或無人應考,第三次招考(俗稱三招)之後,便不需有教師證,僅需有大學相關科系畢業便可應試。這般情景尤其在離島、偏鄉容易出現,甚至近來就連都會地區也開始出現相關情形,如在國中教生活科技、資訊課的教師,去年就連不少新北市學校也一位難求,教育界評估這些教師是衡量教師勞動條件後,轉往科技業發展。
在此情況下,黃湘仙主張也應該給代理教師進修權利。她強調,如今現場有不少老師是三招後錄取的,儘管不是師培教育出身,但對教育有熱誠,但他們想轉為正式教師就得考到教師證,然而考教師證要先上過師培課程,這些課多是開在平日週間,如果沒有給予公假進修的話,他們根本無暇進修,「如果無法去進修,他等於變相一輩子卡在那裡無法脫身。」
設法拉齊各地教師權益,受益的不只是老師本身,更還關係到城鄉教育資源的分布。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文宣部主任羅德水便表示,勞動條件不穩定會產生磁吸效應,如台北市的代理教師,過去雖然初聘只有11月聘期,但因為可以採計過往年資,加上續聘就會給完整聘期,因此成為北部教師首選,如果一個老師同時考上台北跟宜蘭的代理職缺,通常一定是去台北,那宜蘭的職缺就會出現空缺,「下面的縣市搶不過人,就只能再開二招、三招。」
面對眼前各地的權益落差,黃湘仙正感到擔憂。來自南投的她,從小體會在地教育資源的不足,假若未來代理教師的勞動權益仍有城鄉落差,她擔心在地教育資源恐會更加弱勢,當地小孩的家庭背景通常都較都會差,「我們都說學校教育是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但如果老師每年都在換人呢?」
事實上,在今年各縣市跟進完整聘期前,澎湖縣早在去年5月便實施完整聘期。曾於七美國中任教的黃湘仙當時看在眼裡,只覺得同樣離島偏鄉,「其實要的話都做得到,對教育有沒有心都看得出來。」
其實不乏有人質疑,督促教育局處開出專任職缺、降低代理教師的比例就好,為何還要給代理教師更好的待遇?但黃湘仙認為,當代理教師的人,最終終點都是要考上正式教師,然而在終點之前的過程,代理教師們一樣在教學上付出心力,這些權益跟資源都不該被剝奪。
尤其20年前,全台有3萬名大學生就讀教育科系,如今只剩下約1.8萬人,各地師專改制的大學,更已經開始面對招生缺額。對此,黃湘仙更呼籲,下一代已經越來越不願意投入教育產業,學校裡年輕教師也越來越少,少子化的結果不只學生減少,未來就連教師都可能出現斷層,「政府跟教育現場的長官都該思考,怎麼讓年輕人選擇從事教育,更思考教育人力要怎麼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