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普發6,000元財政部次長阮清華今(22日)說明,我國國民和其他3種身分者可領,擬採取「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及「造冊發放」等5種方式來分流,其中有400萬人會直接入帳;至於受疫情影響而被除籍的民眾仍在研議,但只要恢復戶籍就能領取;而領取時效約半年,因預算還需立法院審查,最快兩週後有機會,最慢大約4至5月。
行政院會今日通過中央政府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其中補發現金部分編列新台幣1,417億元。財政部隨即在下午召開「普發現金6,000元說明記者會」,由政務次長阮清華、國庫署副署長馬小惠主持和說明領取對象、方式和應備證件。
馬小惠表示,符合發放資格的民眾,每人可領取6,000元,本次普發現金發放資格包括我國國民且含國內出生並領有出生證明之新生兒、各級政府機關因公派駐國外人員及其具有我國國籍的眷屬、大陸地區人民與港澳居民及外國人為我國國民的配偶,取得居留許可者、持永久居留證者之外國人等都具備資格。
而規劃發放方式,財政部擬採取「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及「造冊發放」等5種方式。阮清華說,基本上由民眾自行選擇,比較特殊的狀況有其他規劃,如領有勞保年金、國民年金、老農津貼、勞退、身障補貼、中低收入老人津貼等特定族群不需登記就直接匯入帳戶。
領取方式有5種,除了直接入帳的400萬人,哪一種方式使用者最多,阮清華說,要看實際狀況,就過去的經驗,「登記入帳」的比重最高,「ATM領現」居次,郵局臨櫃領現是第三;目前領取期間還未定,原則上會儘量朝半年以上的時間來規劃。
特定偏鄉有屏東縣獅子鄉、花蓮縣萬榮鄉、台東縣金峰鄉等三處,阮清華表示,目前只有3個鄉,看偏鄉民眾選擇途徑,初估人口不會太多,會先由當地派出所或分駐所造冊,為了避免重複發放,造冊名冊再送至衛福部去註記,不能透過其他管道去領。
對於國內出生並領有出生證明的新生兒,該如何認定領取資格?阮清華解釋,以發放日期起的半年內來計算,在發放期間內最後一個月出生的新生兒,可延後一個月領取,若以4月1日來計算,最晚可領取時間為9月30日,9月出生的新生兒,到10月底前,可由父母出具出生證明領取。
另外,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在海外的國民不便返國,超過2年未入境,遭依法遷出戶籍,是否還具有領取資格?阮清華強調,此部分仍需再研議,目前規定是有戶籍國民,以及取得台灣地區居留許可的無戶籍國民都可以領,只要恢復戶籍就能領取。
財政部也提醒,若選擇「登記入帳」的民眾,要備妥健保卡、身分證或居留證、金融機構帳號;「ATM領現」要備妥健保卡、身分證或居留證、提款卡;「郵局領現」要有健保卡、身分證或居留證。
同時,呼籲民眾以官方資訊為主,若收到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民眾領錢登錄,切勿點擊轉傳,以免造成個人資料或財產上的損失,若有疑義可撥打165反詐騙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