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燃氣危機2-2】民眾用電卻不想發電 學者建議「區域電價」讓電費漲1元

    2023-01-09 07:10 / 作者 洪敏隆

    南電北送、南氣北送的爭議不休,台電規劃作為北部重要發電樞紐的基隆協和電廠的燃氣機組,又因為地方首長公開反對興建添變數,學者認為應該是台灣推動區域電價的時候了,對於電力供需不足的縣市,每度電應增加1元才符合公平正義。




    「建議政府啟動區域電價,作為四接替代方案。」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表示,基隆市長謝國樑公開表態不支持興建協和電廠天然氣接收站(簡稱四接),應該是時候建立國外行之多年的區域電價制度了,「大家不想負擔發電責任,不想汙染自己地方,就應該多花錢買電,這是彌補環境成本。」




    圖片
    協和電廠要蓋天然氣接收站遭到地方反對,學者呼籲建立「區域電價」制度。台電提供




    2021年台電的售電統計,台灣各區域用電以北部使用最多,佔約全台用電量的將近4成,其次是南部約佔31%,中部是27.5%;但是供電分布來看,北部供電佔比與需求有約12%的落差,而且這是將民營的花蓮和平電廠納入北區發電量的數據,中部與南部則是供大於需,可以補足北部的供電缺口。




    圖片



    協和燃氣電廠興建若不順利  北東電網剩和平電廠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說,協和電廠將燃油機組改建為2部燃氣機組共260萬瓩,雖然佔整體台灣電力供應的比例並不高,但其重要性是確保包含部分台北、新北及基隆、宜蘭等地區共約480萬人口的北東電網地區的穩定供電,因為在核二2號機今年(20233月屆期除役,2024年底協和燃油電廠34號機共100萬瓩除役,若協和電廠轉型不順利,只剩下東部的和平電廠約130萬瓩。



    由於北東區域電網還有淡水河、陽明山等天然屏障,從其他地區輸電若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造成北東電網的大規模停電,台電強調,協和電廠改燃氣計畫對區域自有電源是非常重要,興建四接天然氣接收站絕對有其必要性跟重要性。




    圖片



    若協和電廠轉型推動不順利,北東電網只剩東部的和平電廠。台電提供



    莊秉潔認為,謝國樑上任後表明不支持四接,是將能源議題無限上綱變成地方對抗中央,他試問:「謝國樑要在基隆推動電動機車固然很好,但是難道發電來源要是汙染高的協和老舊燃油機組嗎?」



    對於電廠、變電站出現「不要在我家後院」的地方聲音,大家要用電卻不想盡發電責任,讓老舊火力電廠所在區域的居民繼續承受是不合理的,莊秉潔認為,應該思考的替代方案之一,就是「建立區域電價」制度,避免政治人物再提不負責任的主張,也讓各地民眾思考,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多漲1元電價 輸配電跟環境成本各半



    莊秉潔提出的區域電價制度構想,是依照地方的電力供需決定,以現在台電的發電成本每度電約3.7元來看,台電售電價格平均是更低的2.6元的「補貼機制」不僅要打破,需求大於供給的區域甚至應該要收更高費用,每度電應收到4.7元,比發電成本還要多的1元中,有0.5元是網路輸配電費用,0.5元則是環境成本,作為支付承受汚染發電縣市的補償費。



    莊秉潔指出,區域電價某方面可以抑制供電不足的區域用電成長,也可以刺激北部等供電不足縣市,積極發展多元電力開發,例如獎勵增設太陽能板等設施。




    圖片



    學者認為長途傳輸電力有風險也有耗損,實施「區域電價」才合理。台電提供



    中華大學創新產業學院特聘研究教授許志義也認為,區域電價是台灣能源轉型一定要推的制度。他說,「南電北送」究其原因,是過去電源開發屬「鄰避設施」,然而,卻造成電廠與輸配線路的大量投資,「這不只是公平問題,還有電力系統安全問題。」



    台灣電力系統是單一獨立電網,台電做全國統一調度,根據機組狀況和電力供需進行調度融通,令各地區發電互相支援,但北部現況因區域供電不足,需要中部電力北送,電力長途輸送會造成不可避免的損耗,根據台電內部統計,一年光是跨區長途輸送電力的損耗就有超過90億度的電量,電都還沒送到就已經消耗一部份。



    電力運輸愈遠、愈壅塞地區 負擔更貴電價



    許志義曾到實施區域電價多年的英國,訪問電業管制機關首長,該國作法是電力傳輸愈遠、愈壅塞的地區,就要負擔更貴的電價,並以電價來引導節電,降低區域差異。



    以英國用電最壅塞的倫敦,區域電價的誘因使原本許多用電業者,在用電壅塞時段,不只願意少用一點用電,舒緩壅塞程度,甚至還可以透過熱電共生(combined heat and power賣電給電力公司送電至倫敦周邊區域。



    許志義強調,追求淨零永續的價值,必須雙軸轉型,除了供電方式的淨零轉型,另一個重要的方向是數位轉型,「以前沒有數位化,台電缺乏資訊,只能掌握總用電量,很多線路系統供輸配電都搞不清楚,數位轉型應精準計算出傳輸電力、傳輸成本及不同區域的用電成本,發電、輸電、配電、用電都應該清清楚楚」,實施區域電價才能矯正台灣電力巿埸發輸配售電力資源扭曲配置與電價僵化等問題。




    圖片



    學者認為應實施「區域電價」,反對設置電力設施縣市應多付電價,圖為台中電廠。台電提供



    吳進忠說,台電「尊重」學者主張的區域電價,不論是區域電價、全國均一價,國外都有不同選擇,沒有絕對的對或錯。由於電價議題影響很大,任何新的電價制度,都要顧慮是否會造成物價波動,必須審慎評估。



    吳進忠表示,台電最重要工作仍以穩定供電為第一優先,以實施「時間電價」為主,去年(2022)因應太陽光電特性所推動挪移時間電價制度,改在下午4時10時實施,有效抑制傍晚尖峰用電。根據統計,夏天傍晚約減少50萬瓩用電,挪移至白天用電增加40萬瓩,但因白天太陽能供電較好,可以確保穩定供電。



    環團批本末倒置 應是高耗能高汙染產業付出代價



    不過,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批評:「區域電價的主張像是在分化南北對立。」她指出,台灣不大,單一電網是相互聯通,例如在空汙季時,台中電廠降載減煤也需要北部電網支援。



    「因為反對環境被破壞、想要守護的人要被懲罰多繳電費是不合邏輯,應該是製造污染的人要付出電價!」蔡雅瀅強調,支持電價制度應該要調整,電價應該要調漲,但應該針對高耗能高汙染產業要求支付更高代價,而不是像現在政策還在補貼他們用電。



    如果不漲電價,環團主張應該對排碳大戶課徵能源稅,而非能源費。蔡雅瀅說,歐美已經確定要全面徵收邊境碳關稅,包括多類重污染行業如鋼鐵、鋁、水泥、化肥、電力等,進口產品要符合歐洲和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Clean Competition Act),台灣若國內碳費收取不足,可能導致課稅權轉移到歐美,應針對國內汙染產業制定合理公平的碳稅制度。



    台灣電力供需不只牽涉區域間的不平衡,高汙染高耗能產業電費低廉等問題,長途的輸送電力所造成的損耗及穩定性也是全民承擔,政府花費數千億元要強化電網韌性的同時,也應該思考訂定合理電價制度或碳稅等公平機制,提升整體能源效率。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