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已在全球蓬勃發展,不過,根據Kantar Profiles凱度線上調查顯示,新冠疫情發生後,台灣對於共享車輛有「減低使用意願」的傾向。還好擔心歸擔心,對共享經濟有概念的台灣人來說,即使有通膨高漲、疫情嚴重等不利因素影響,但台灣民眾對於共享服務的使用意願仍會增加。
為什麼?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原因「底家啦」!
高達80%的消費者在近一年依然持續使用,這意味共享服務雖然在初期雖然需要多花功夫吸引民眾嘗試,而一旦用過共享服務後,就會有很高機率留住使用者。
而關於共享車輛的使用動機,實際上有超過五成的消費民眾,他們是以「短途出遊或戶外活動」為主,尤其是開共享汽車。這點反映出有許多人不再執著於買車養車,而是願意花錢租車出遊、來提升旅程的體驗及靈活度。
「沒有大眾運輸選擇」與「單程需求」是其次的使用動機,這成為共享機車使用者的主要動機。共享車輛對於延展交通網絡、在城市裡的最後一哩路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而影響持續、忠誠使用的因素還有「性價比」,而這也是業者能吸引使用的重點。共享汽機車的使用者也樂見業者提供更多延伸服務,或與其它共享產業合作,會員點數累積、配對共乘同行、共享車位合作、車內提供付費的共享配備 例如行動電源、電風扇、雨衣、飲料、影音、旅遊時給同行小孩/乘客的遊戲機共享等。哇~共享項目還真是琳瑯滿目!
消費者也期待有更多的共享產業出現,包含「寵物護理共享」、高價產品如「遊戲機共享」、使用頻次產品共享如「運動器材」、「租屋時使用的電器」、「五金用品」,蝦米!除了實質產品與服務共享外,竟然有不少民眾也追求心理層面上的共享,像是普通的陪伴、能與他人傾訴及共享心情的交流平台。哦~這樣看來共享經濟的擴展空間還滿大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