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首見BA.5入侵社區!北部20多歲女重複感染 本土2萬5223例增114死 

    2022-07-15 15:39 / 作者 陳毅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新冠肺炎(COVID-19)案例,本土2萬5223例、87例境外移入,中重症203例,另新增114例死亡。另外,今天本土個案當中確認首例BA.5社區感染,為北部1位20多歲女性,已接種3劑疫苗,近半年無出入境紀錄,曾於5月中旬確診並康復。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5,223例本土病例,為11,416例男性、13,786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另外,今日新增11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7例男性、47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上週五本土確診病例為3萬0314例,與本週相比,下降了16.8%,因此可知目前疫情仍持續趨緩中。



    4例兒童重症MIS-C個案 7月大女嬰水腦、加護救治中




    圖片
    指揮中心表示,國內15日增2萬5223例COVID-19本土病例。指揮中心提供




    今新增的114例死亡個案中,有3位較年輕的死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3位年輕死者性別均為男性,且都有打過2劑或3劑疫苗,本身也有慢性疾病的病史,死因主要為心肺衰竭與呼吸衰竭等相關症狀而過世。



    兒童重症方面,有4例MIS-C個案,羅一鈞表示,其中年紀最小的為1位7個月大的女嬰,本身無慢性疾病,6月9日確診新冠肺炎,20日開始出現發燒、喉嚨痛、嘔吐等相關症狀。24日因嘔吐的關係送醫治療,經院方照X光檢查後,發現有肺炎,另外也有出現發燒、皮疹等狀況,因此院方懷疑是MIS-C案例。



    住院後從7月1日開始,院方開始給予免疫球蛋白治療,初步用藥後雖有退燒,但之後又出現意識改變的狀況,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有水腦,因此9日轉院至其他醫學中心進行神經外科手術,術後目前仍住在加護病房觀察中。



    第2位MIS-C個案為3歲女童,羅一鈞表示,女童無慢性疾病,5月31日確診,6月21日開始出現發燒等疑似MIS-C的症狀,23日急診後住院。羅一鈞指出,女童經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有冠狀動脈擴大、心包膜積水的問題,並合併發生心因性休克和呼吸窘迫,於是住進加護病房治療5天,目前已於7月3日出院。



    另外2位MIS-C個案,1位為8歲女童、1位為10歲。羅一鈞指出,8歲女童是在6月8日確診,7月1日開始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赴醫院急診後,院方於3日懷疑是MIS-C。目前女童已於12日轉出加護病房,至一般專責病房治療。



    10歲男童部分,羅一鈞表示,男童本身無慢性病史,5月27日確診,7月7日開始陸續出現皮疹等疑似MIS-C的症狀,11日由於出現呼吸困難,所以至醫院急診,院方也發現男童血壓偏低,所以懷疑是MIS-C,經治療後14日已轉出加護病房,現在於一般病房中治療。



    羅一鈞強調,4位重症兒童,目前只剩1位還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另外,目前的兒童重症人數,已累積到98例;其中MIS-C占最多,有38位,死亡的小朋友為22位,沒有增加。



    首見社區感染BA.5 北部20多歲女打3劑、重複感染




    圖片
    指揮中心宣布,國內出現首例Omicron BA.5本土社區感染病例,個案為5月曾染疫的北部20多歲女性。指揮中心提供




    羅一鈞特別公布,今檢驗出1例Omicron BA.5本土社區感染個案,為國內首見社區感染BA.5。



    羅一鈞表示,該名確診本土Omicron BA.5的個案,為北部1位20多歲女性,已接種3劑疫苗,近半年無出入境紀錄,曾於5月中旬確診並康復。本次因同住家人分別於7月3日、7月5日確診,個案亦於7月5日出現流鼻水等症狀,7月6日快篩陽性,並至醫院進行PCR採檢,後續定序結果為 Omicron BA.5。



    目前該名個案及確診家人皆已隔離期滿,已掌握密切接觸者5人,均快篩陰性,衛生局已安排PCR採檢。



    另外,羅一鈞表示,由於Omicron BA.5已出現國內,所以會開始調整本土個案的定序比例。他解釋,先前指揮中心的境外與本土定序的比例,大概是7比3,也就是每個禮拜針對境外移入會做70%的定序,本土為30%。目前指揮中心決定,將比重調整成1比1。



    不過,羅一鈞也指出,如果後續的境外移入的病例多為Omicron BA.4、BA.5的變異株的話,那麼針對境外移入的定序,做再多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將可能轉變為以本土的定序為主,以加強監測各地區社區的風險。



    羅一鈞也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同時也會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劃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




    陳毅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