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屆唐獎生技醫藥獎19日揭曉,由3名醫學家獲獎,他們發現關鍵的疫苗學觀念和方法,進而成功開發對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mRNA疫苗,幫助人類對抗新興傳染病。
第5屆唐獎今天上午10時在台北舉行,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生技醫藥獎評選委員會召集人張文昌、中央研究院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執行長陶秘華、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扶東出席。
陳振川致詞表示,今年適逢唐獎10週年,唐獎多次準確預測諾貝爾獎得主,唐獎頒發的這些專家學者都很有機會獲得更高獎項,基金會特別感受到,全球人類受到傳染病或癌症影響,他們都非常積極尋找解決方案,這正彰顯生技醫藥科技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張文昌揭曉生技醫藥獎得主,包括美國免疫學家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生物化學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及加拿大物理學家彼得.庫利斯(Pieter Cullis),表彰發現關鍵的疫苗學觀念和方法,進而成功開發對抗COVID-19的mRNA疫苗。
劉扶東介紹3名得獎人主要貢獻指出,卡里科及魏斯曼發明了降低mRNA免疫原性的方法,庫利斯開發了脂質奈米顆粒系統,用以傳送mRNA疫苗。
劉扶東表示,相信面對不斷出現新變異株的未來,mRNA疫苗仍然是可以辨識新變異株的重要疫苗,可以設計出更精準的疫苗,是蛋白質療法的典範之一;3名得獎人努力不懈的結果是mRNA疫苗的開發基礎,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他們改變了疫苗學,也開創了以mRNA療法的新時代。
陶秘華說明,RNA技術是全新藥物製造平台,最主要功效是在細胞內,讓細胞製造病人需要的蛋白,現行主流技術是在工廠製造好後再打入病人體內。
陶秘華指出,RNA技術本身能應用在目前蛋白技術沒有辦法應用的領域,包括個人化癌症疫苗製造、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領域都可應用,目前台灣學術界、法人單位還有生技廠商,在政府鼓勵下,都全力朝向RNA技術應用推進之中。
媒體詢及,身為常民,如何了解科學家心境。劉扶東、張文昌及陶秘華紛紛提到「合作」的重要性,科學家需要歷經時間淬鍊,才能產生不只一加一而是加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