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教育奬自2001年設立至今,22年來鼓勵讚揚以順處逆、奮發向上的學子,累計已達1,277位獲獎人。而許多得獎者面臨的生命困難更加艱鉅而多變,或要面對偏鄉的資源缺乏問題,或要面對身體疾病的痛苦,與不停治療復健的折磨,或是家庭功能的不健全,更遑論經濟的困厄,但他們卻都願意努力翻轉困境、奮發向上面對生活。本週持續介紹林宗易、邱映蓉、杜明蓁、張佑銘、方子晏、劉玉婷、倪國逞等7位獲獎學生事蹟。
林宗易因先天性缺氧而導致重度腦性麻痺,小學時家住五樓,進出上學大半是母親背著他上下樓,其艱辛可知,母親是他一路走來最重要的後盾。他以高職美工科同等學力考取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目前就讀二年級。他努力突破自身侷限,擔任向陽自立生活協會理事長,倡議自立生活運動,選擇障礙藝術作為研究所創作研究項目,其作品多樣且富含標誌性語言,為身障者發聲不遺餘力。
就讀高職期間,林宗易著重於術科發展,努力在電腦上耕耘為之後的工作打下深厚基礎。但腦性麻痺患者通常伴隨著肌肉不協調,使得肢體動作受限,用手打字或是操控滑鼠都很困難,高二時他突發奇想,改以腳掌操作滑鼠,流暢度大幅改善,不僅提升速度與精準度,更提升了自信。
在網路快速發展的時期,林宗易進入網路公司負責遊戲場景及物件製作,不忘以自身熟悉的設計及藝術領域為底蘊,融入障礙者的感受與心情,以藝術為媒介,向群眾做無聲及有形的倡議,有效提升了議題的能見度與接受度。在社福團體歷練多年,這種創作方式尤其適合他,雖然這條路上一同奮鬥的人寥寥無幾,但林宗易依舊走得坦然堅定,他克服身體障礙,用創意改善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戮力於為身障者發聲,足為楷模。
邱映蓉患有糖尿病、癲癇、自閉症與妥瑞氏症,從小就無法以口語與人溝通。上小學後,由於手部肌肉控制力弱,無法握筆,因此被認為智能不足。但她努力學習鍵盤打字表達,即使只能用單一手指頭敲擊著鍵盤,她仍渴望讓大家了解她的內心世界。
邱映蓉因為腿部肌肉控制力弱,有時會撞到周遭同學,又伴隨著妥瑞氏症,上課常發出聲音,因此常招來異樣眼光與無情的指責。但因為熱愛學習與接觸人群,於是決定勇敢面對。熱愛文學的她決定藉由參加文學比賽,展現自己的內在世界,以獲得他人的理解。她連續參加六屆文化部文薈獎,均獲得優異成績。此外,她也認真學習畫畫和游泳,挑戰自己的極限,曾在全國身心障礙游泳錦標賽屢獲獎項。而強烈求知慾也促使她繼續升學,目前認真努力在桃園高中就讀。
此外,邱映蓉也希望社會大眾能「以理解代替誤解,以同理代替同情」,更了解尊重身障生,所以她到各地分享自己求學歷程,鼓勵更多同為身障者的伙伴勇敢築夢。邱映蓉用樂觀、正向的心理能量,克服生命困境,在文學領域表現出類拔萃,實為生命的勇者,足為典範。
杜明蓁出生第二天醫院就發現腦中有血塊必須嚴密觀察。一歲時,又在左腳底發現腫瘤。幼稚園中班時,老師察覺她學習力與同儕落差明顯,檢查後才發現,她左耳聽力損失達110分貝以上、右耳達40分貝的聽覺障礙者。在家人及老師的積極協助下,運用有效學習策略,輔以聽語治療,靠著右耳殘存的聽力和輔具,一路跌跌撞撞,卻始終樂觀以對,努力重回有聲世界。
母親偶然發現了杜明蓁對繪畫的熱情和天分,於是讓她學畫,過程中難免因聽損導致學習落後,產生放棄的念頭。但家人不斷鼓勵她,慢慢地找到學習的節奏,感受一筆一畫帶來的快樂。之後,她參加許多繪畫比賽,在各種繪畫競賽獲獎無數曾獲得全國學生美術比賽獎項的殊榮。近三年來,她將自身經歷與感受,化為創作的動力,創作出三本以聽障為主題的繪本,當中《聽見幸福》獲得文化部文薈獎圖畫書類第一名。今年也參與「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的語言誘發活動書插圖繪製,預計在明年四月出版。
在師長眼中,杜明蓁體貼細心,能適時給予他人溫暖與陪伴。她能以自身挫折的經驗提供建議,讓拒學的同學增加到校頻率;傾聽人緣不佳同學的心情;或考試前在黑板畫插圖,為大家加油打氣。杜明蓁的志願是當藝術工作者或美術老師,教育聽覺障礙的族群,把愛與希望延續下去。
張佑銘成長於單親家庭,由阿嬤撫養長大,阿嬤需靠兼差三份工作才得以持家。四歲時,張佑銘就跟阿嬤一起賣菜,懂事的他放學後及假日都會到小攤子幫忙。儘管如此,家中經濟狀況仍顯困難。但阿嬤教育他:「貧窮不可恥,不可以被貧窮打敗」,要他樂觀積極、勇敢面對各種考驗。
國小畢業時,校長吳松輝觀察到張佑銘的運動天份,推薦他到旭光高中國中部體育班就讀,他進入旭光高中空手道隊,平日跟同學隊友間互相砥礪,激起他奮發的力量。但國二下學期,阿嬤突然中風。住院後急需復健治療,導致經濟壓力更大,因為擔心阿嬤的身體狀況,張佑銘一度想要轉回原學區就近照顧阿嬤。當時教練不贊成他中途放棄,辛苦復健中的阿嬤也不斷鼓勵他勇敢追夢。終於不負眾望,他在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奪得國男組第四量級金牌,更認真投入練習參加國手選拔,以第一名當選國手為目標。
假日時張佑銘會在家協助阿嬤復健,張佑銘也經常著與學長姐一起到北安宮協助發放物資,或者到育幼院擔任志工,教院童空手道技巧。在協助別人的過程中,看到他人的不幸處境,張佑銘感激地說:「我比別人幸運,因為我還有一個愛我的阿嬤,給了我溫暖的家」。雖然成長環境艱困,卻能力爭上游,更難得的是他感恩惜福的態度,值得予以肯定與鼓勵。
早產的方子晏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他曾歷經三次心臟血管改道手術,且經醫生診斷為腦性麻痺,左半肢體無法與正常人一樣活動自如。體弱的他幼年時期大半是在小兒加護病房度過,父母甚至多次簽下病危通知書。
方子晏在六個月大被診斷為發展遲緩,開始參加兒童早療復健課程。在三歲上學後,他發現自己總是跟不上同學,且心肺耐力不佳,走幾分鐘就會喘不過氣、臉色發白而必須休息,更感受到他人異樣眼光,讓他一度想放棄復健。
但醫生鼓勵他:「你是一個生命力很強的小勇士,你不平凡的經歷會帶領你開創不平凡的成就」,每當方子晏感到挫折時,他就會看著自己胸前那三條長達15公分,重複交疊的手術疤痕,提醒「開心」重生的自己必須珍惜生命。他也努力復健,除了訓練左手、練習平衡外,每天會跑操場兩圈以鍛鍊心肺機能,同時也尋找不同的方式開拓自己的人際關係,學習用幽默化解挫折感。
方子晏不因先天缺憾而消極喪志,而能樂觀積極,勤學英文,代表學校參加英語讀者劇場與說故事比賽皆獲佳績;並擔任服務志工,熱心參與公共事務。儘管身體多重限制,仍能突破困境,展現對生命的熱忱,足為楷模。
劉玉婷出生於馬祖,母親為雲南新住民,雖然母親接受的教育內容與玉婷有出入,但總是盡心盡力找資源協助女兒完成課業。母親對她的要求是凡事盡其在我,發揮最大的力量做到本分。這種正確的價值觀與做人做事態度,奠定了劉玉婷勇於迎接未來的挑戰。
劉玉婷自小接觸角力運動,但因長期服用癲癇藥物,需承受疲累、倦怠、無力等副作用,她強忍不適,積極加入角力運動,更在吃重的角力訓練下,仍謹守學生本分,認真踏實完成作業,學業成績維持在一定水準。
角力運動是劉玉婷的成就,自接觸角力運動以來,戰績斐然,期間努力克服癲癇藥物帶來的不適,以意志力挺過,從最初輕鬆迎敵輕取勝利,到第一次吃下敗仗的挫折,這期間的喜悲情緒起伏,並未擊倒她,甚至感謝首次的失敗,讓她能正視自己不足之處,後來分別在110年與109年奪得五次全國賽冠軍,又入選青少年角力國家代表隊,加倍努力為鄉里爭光奮戰的精神,令人感佩,足為楷模。
倪國逞為25週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僅875公克,患有嚴重腦性麻痺。生來的肢體障礙,造成行動限制、發音困難,小小年紀就須承受生理的巨大苦痛,但他仍學習不輟,媽媽更一路陪在身邊為他報讀及協助書寫課程的內容,他也總是專注聆聽,不鬆懈片刻。
倪國逞最喜歡的是社會、國語課及體育課,但常因肌肉的張力過度而放聲大哭,勇敢的他總是抹去眼淚後繼續投入課程。小學每個年段他都結識許多關心愛護他的同學以及熱心指導的老師,助理員陪他度過整整六年,他知道要認真學習,才不會辜負大家對他的照顧。
即將邁入國中,倪國逞和媽媽、老師一起討論跨教育階段的規劃,也開始眼控的課程,總共十幾次的課程裡,他試著對抗肌肉的張力,練習讓眼球和電腦螢幕對焦,盡可能利用不同的方式,突破侷限,改變生活和學習的狀態。
在治療和學習的路上,倪國逞母子並不孤單,老師、同學、醫護人員始終為他們打氣鼓勵,提供無盡的支持與實際援助。倪國逞期許自我能夠慢慢自立,讓為他付出的人見證他的成長,也激勵所有遇到挫折的人,可以不畏困難,往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