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後代子子孫孫著想、為了抑制變遷、為了降溫發燒中的地球,全世界必須進行淨零排碳運動。而台灣在3月底國發會已經擬定2050年達到淨零排碳的相關計劃時程,當中「禁售燃油車」、「100%販售電動車」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畢竟在碳排放上「運輸方面」就佔了12.89%、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3700萬公噸。
你猜猜看,公路上跑來跑去之車輛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絕大部分是燃燒石化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達到了多少佔比?高達96.8%啊~竟然是如此之高。所以說把運輸交通工具換成電動公車、電動卡車、電動貨車、電動汽車、電動機車就成了「運輸」碳中和裡的重要課題。什麼?你說「運輸方面」佔台灣總碳排的12.89%,那、那、那其他主要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又有那些呢?
●最高者即是「工業製造」,每年產生1億4746萬噸的二氧化碳、約占排放總量的51.4%。
●其次「住商部分」,每年產生5534萬噸的二氧化碳、約占排放總量的19.38%。
●再其次「自用能源」,每年產生3788萬噸的二氧化碳、約占排放總量的13.2%。
●接下來是「運輸方面」,每年產生3700萬噸的二氧化碳、約占排放總量的12.89%。
●「農業部門」則是每年產生637萬噸的二氧化碳、約占排放總量的2.22%。
好了,言歸正傳,目前台灣規劃是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的汽、機車都要是百分百的電動車、電動機車,然後再利用2040-2050年間的十年時間,把石化燃油車自然淘汰、再淘汰,或許不太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淘洗率(例如有些骨董車、或紀念機械將會被留下來),但總是越接近當然是越好,這樣剩下部分再由森林碳匯去進行吸收就容易多了。
而從國發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策略總說明」中,是認為2030年前減碳是利用目前現有的技術去進行,2030年後技術將會有所突破。以太陽能為例,現在的規劃是在2030年,優先建置技術已經成熟的太陽光電。2030年後則極大化佈建裝置容量,而太陽光電也將設置更高效率的矽堆疊模組。
如果只是定下2040年新售汽、機車百分百都是電動車、電動機車這樣一個長期目標,在2022-2040年中間如果沒有短、中程計劃、以及達成指標,那麼屆時肯定是一團糟,所以「2050淨零排放路徑策略總說明」中也制定了2030年電動汽車市售要達30%、電動機車則是35%;2035年電動汽車的新車販售比得拉到60%、電動機車是佔比70%。不過,如今的現實是2021年電動機車新車市售佔比為11.6%,感覺上它要追上設定似乎會比電動汽車的1.6%要來得容易些。事實上,電動汽車今年、也就2022年的新車預估佔比恐怕也不過是2.8%。
目前,從和泰汽車評估資料來看,預估台灣2025年電動車新車銷售佔比是4.8%,若依照這樣的進展速度,恐怕2030年想要到達電動汽車市售佔30%,這難度真的是很高、非常高。不過,這當中我們認為會有一個突破的契機,也就是更嚴苛、會讓燃油引擎無以為繼的歐洲七期排放法規,它很可能在這2025年實施,按時間點今年7月歐洲七期排放法規草案應該就會被拿上來討論。因此不管是電動機車、電動汽車想要有所突破,看來短期中的2025年是很關鍵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