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高雄市20日新增確診個案為餐廳群聚,兩桌確診者互不認識,在同家餐廳但不同包廂用餐,傳染源頭可能是與確診者使用 「同間廁所」。
去年:台北車站染疫事件,傳染源頭也可能是與確診者使用「同間廁所」。
今年:廁所也依舊是被懐疑是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像是「不同班但同廁,不同餐但同廁」於是記者今年又再問我:「廁所,是如何傳播病毒?」
國際期刊《腸胃學》(Gastroenterology)的一項研究,針對4243名患者的60項研究的滙集分析中:
美國弗羅里達亞特蘭提的大學研究,在國際期刊《Physics of Fluids》發表了研究:
研究顯示,這些糞池噴出來的顆粒,在沖水後約40-60%都會馬上噴出超過馬桶蓋,也就是一個人的高度了!(Massive upward transport of virus particles is observed, with 40%–60% of particles reaching above the toilet seat, leading to large-scale virus spread)
大力沖刷生物物質,會導致霧化現象。因此,在廁所中產生的生物氣溶膠(bioaerosol)會含病毒在糞顆粒,尤其是這些廁所空間「相對狹窄,人流密集並且通風不足」也就影響了COVID-19易傳播的途徑。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針對一般住宅的641個不同的環境採檢,發現如果有COVID-19的患者使用廁所時,發現廁所馬桶附近的地點都會被病毒污染!其中病毒呈現陽性最嚴重的物件就是:
你上厠所,可以避免COVID-19病毒傳播,只要遵守幾項規則…
請堅持以上的幾個方式進行,你就可以安心,舒服的上廁所了!
作者:黃軒醫師博士 文章出處:Facebook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